三事忠吿
书名《三事忠吿》
书名 三事忠吿
作者張養浩
版本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
分类史部>職官類>官箴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元張養浩撰。養浩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天歷中,拜陜西行臺中丞。卒謚文忠。事跡具《元史》本傳。養浩為縣令時,著《牧民忠告》二卷,凡十綱,七十二子目。為御史時,著《風憲忠告》一卷,凡十篇。入中書時,著《廟堂忠告》一卷,亦十篇。其言皆切實近理,而不涉於迂闊。蓋養浩留心實政,舉所閱歷者著之。非講學家務為高論,可坐言而不可起行者也。明張綸《林泉隨筆》曰:“張文忠公《三事忠告》,誠有位者之良規。觀其在守令則有守令之式,居臺憲則有臺憲之箴,為宰相則有宰相之謨。醇深明粹,真有德者之言也。考其為人,能竭忠徇國,正大光明,無一行不踐其言”云云,其推挹可謂至矣。三書非一時所著,本各自為編。明洪武二十二年,廣西按察司僉事揚州黃士宏合為一卷刻之,總提曰《為政忠告》,陳璉為序。(案,此本序文中稱《為政忠告》,而其標題亦稱《三事忠告序》,蓋重刻所追改。)宣德六年,河南府知府李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考《書》稱任人、準夫、牧作三事,《詩》稱三事大夫皆在王左右之尊階。施於《廟堂忠告》,猶為近之。御史縣尹,不在是列。如曰以三職所治為三事,則自我作古,轉不及“為政”之名為該括一切矣。蓋明人書帕之本,好立新名,而不計其合於古義否也。相沿已數百年,不可復正。今姑以通行之名著錄,而附訂其乖舛如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乾隆]直隸綿州志十九卷 芥子園畫傳四集四卷 御製數理精蘊四卷 敬齋古今黈八卷 管子二十四卷 附釋音毛詩注疏七十卷 柳橋詩草四卷 浮溪集三十二卷 詩經八卷首一卷 桃花扇傳奇一卷 李翰林集三十卷 碧城僊館詩鈔十卷岱游集一卷附錄一卷 温飛卿詩集箋註九卷 憤助編 禊湖詩拾八卷 樗蘭譜一卷 唐陸宣公集二十二卷 夢庵格禪師語錄四卷 同懷忠孝集不分卷 蠛蠓集五卷 恪靖奏稿初編三十八卷二編七十六卷三編六卷 項氏家說十卷附錄二卷 二十五子彙函三百四十四卷 [唐六名家集] 金雪詩存一卷 三統曆衍式二卷附一錄 楚辭八卷 芙蓉山館文鈔不分卷 滇南文略四十七卷 莊子集解八卷 藥會圖不分卷 讀畫錄四卷 [同治]續修高要縣志稿二卷首一卷 傳單第六十八號免票章程 聖諭像解二十卷 歷代地理沿革表四十七卷 瘡瘍經驗全書十三卷 殘經 女四書四卷 孔子家語十卷 古志石華三十卷 人壽金鑑二十二卷 九金人集八種一百五十五卷 醫學集成四卷 張清恪公年譜二卷 左庵詞話一卷 廿一史約編八卷首一卷後編一卷 小山畫譜二卷 [康熙]陽城縣志八卷 牧牛村舍外集四卷 中原音韻不分卷 巖下放言三卷 朱子家禮十卷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 退補齋詩存十六卷首一卷 朱九江先生講學記一卷 [同治]焦山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烏龍院甘露寺 浙江沿海圖說 金山志十卷續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