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志圖
书名《長安志圖》
书名 长安志图
作者李好文
版本安徽巡抚采进本
分类史部>地理類>古跡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元李好文撰。好文字惟中,東明人。至治元年進士,官至光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致仕,給翰林學士承旨一品祿終其身。事跡具《元史》本傳。此書結銜稱陜西行臺御史。考本傳稱好文至正元年除國子祭酒,改陜西行臺治書侍御史,尋遷河東道廉訪使,又稱至正四年仍除陜西行臺治書侍御史,六年始除侍講學士。此書蓋再任陜西時作也。自序稱圖舊有碑刻,元豐三年呂大防為之跋,謂之《長安故圖》。蓋即陳振孫所稱《長安圖記》,大防知永興軍時所訂者。好文因其舊本,芟除訛駁,更為補訂。又以漢之三輔及元奉元所屬者附入。凡漢、唐宮闕陵寢及渠涇沿革制度皆在焉。總為圖二十有二,其中渠涇圖說,詳備明晰,尤有裨於民事。非但考古跡,資博聞也。本傳載所著有《端本堂經訓要義》十一卷,《歷代帝王故事》一百六篇,又有《大寶錄》、《大寶龜鑒》二書,而不及此《圖》。《元史》疏漏此亦一端矣。此本乃明西安府知府李經所鋟,列於宋敏求《長安志》之首,合為一編。然好文是書,本不因敏求而作。強合為一,世次紊越。既乖編錄之體,且圖與志兩不相應,尤失古人著書之意。今仍分為二書,各著於錄。《千頃堂書目》載此編作《長安圖記》,於本書為合。此本題曰《長安志圖》,疑李經與《長安志》合刊,改題此名。然今未見好文原刻,而《千頃堂書目》傳寫多訛,不盡可據。故今仍以《長安志圖》著錄,而附載其異同於此,備考核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玉斗山人文集三卷附錄一卷 解脫道論 翁松禪寫書譜墨蹟二卷 中俄界約斠注七卷首一卷 一山文存十二卷 讀史鏡古編三十二卷 孟廬札記八卷 道腴堂詩編三十卷續集三卷 [康熙]甌寧縣志十三卷 史論五種十一卷 [乾隆]口北三廳志十六卷首一卷 [乾隆]直隸代州志六卷 元結墓表一卷 禹貢釋詁一卷文集摘刻一卷 文選六十卷 順天鄉試同年齒錄(光緖十一年乙酉科) 冬青館甲集六卷乙集八卷 教諭語四卷 長安宮詞一卷 串雅内外編八卷 光緒建元以來督撫年表一卷 傳經表四卷 康輶紀行十六卷 上海指南八卷 皇明泳化類編 弢園尺牘八卷 陶淵明詩 殺子報 [康熙]濱州志八卷首一卷 嶺海見聞四卷 名醫類案十二卷 說文解字義證五十卷 江都陳氏叢書八種 檀几叢書一百五十七種 秋室集十卷 海雅堂集六編 婦科諸症 明紀六十卷 慎盫文鈔二卷詩鈔二卷 王臨川全集一百卷目錄二卷 東林書院志二十二卷 詩人玉屑二十卷 埤雅二十卷 涑水記聞十六卷補遺一卷 五百家注韓昌黎文集四十卷 香祖筆記十二卷分甘餘話四卷 庸庵全集十種 遺民詩十六卷 竇氏聯珠集一卷 唐詩三百首續選 棠村詞不分卷 辨别珠寶古玩總論 松風閣詩鈔二十六卷 廿二史劄記三十六卷 廬山紀遊一卷 勸戒選鈔不分卷 蕺山先生人譜一卷人譜類記二卷 晉陽金正隆鐘鼎款識一卷 小兒語歌 精刊唐宋千家聯珠詩格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