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鄉錄
书名《敬鄉錄》
书名 敬乡录
作者吳師道
版本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分类史部>傳記類>總錄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元吳師道撰。師道有《戰國策校注》,已著錄。是編以宋婺守洪遵《東陽志》所記人物尚有遺漏,因蒐錄舊聞,以補其闕。始自梁朝,迄於宋末。每人先次其行略,而附錄其所著詩文。亦有止著其目者,或已散佚,或從刪汰也。明正德間,金華守趙鶴有《金華文統》十三卷,蓋以是《錄》為藍本。然鶴所編次,往往重復舛漏。如此《錄》載潘良貴《矯齋記》、《靜勝齋記》、《答雷公達書》、《君子有三戒說》四篇,而《文統》止載《矯齋記》及《雷公達書》二篇,刪汰漫無義例,殊不及師道本書。又如宋方符所編《宗忠簡遺集》,師道謂不及見,故集中封事諸篇,此《錄》不載。然此《錄》有《贈雞山陳七四秀才》五言一首,方符所編轉未之及。則零篇散什,藉以存者不少矣。至所編輯宋人小傳,猶在《宋史》未成以前,故記載多有異同。若謂梅執禮密與諸將謀奪萬勝門,夜入金營,劫二帝歸。范瓊以為無益,獨吳革與趙子方結軍民得眾數萬。王時雍、徐秉哲聞之懼,使瓊泄謀於金師。《宋史》及《東都事略》本傳俱不載,僅略見《三朝北盟會編》中,惟此書言之頗悉。又若《宋史》載嘉定十四年三月丁亥金師破黃州,知州事何大節棄城遁死。己亥金師陷蘄州,知州事李誠之死之。是《錄》載李誠之死事與《宋史》合,而於何大節之遁則引劉克莊《答傅諫議伯成書》,辨大節初護齊安官吏士民過武昌,復自還齊安固守。半月,城破,金師擁入,大節死於赤壁磯下,則大節實未嘗遁。此事與《史》頗異,亦可以資考證。元好問《中州集》以詩存史,為世所重。師道此書,殆與相埒。以其因人物以存文章,非因文章以存人物。與好問體例略殊,故隸之於《傳記類》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真修寶卷 三臺名媛詩輯五卷續一卷 琴學入門二卷 [萬曆]上元縣志十二卷 寒山子詩集(寒山子詩)一卷豐干拾得詩一卷 意見 定山先生集十卷 蟻術詩選八卷 [浙江諸暨]暨陽魏氏宗譜不分卷 古今醫史七卷續增二卷王宏翰醫案一卷 說文新附考六卷 盤龍鎮志不分卷 遼源州志書不分卷 東晉畺域志四卷 素靈摘要二卷 四溟山人全集二十四卷 歸田稿八卷 葉氏女科證治四卷 六祖大師法寳壇經一卷六祖法寶記叙一卷 中西度量權衡表一卷 類書纂要三十六卷 溧陽縣視學調查報告一卷 恥言(徐餘齋恥言)一卷 匏園詩存一卷 練石編三卷附圖一卷 庸齋小集一卷 禮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寶號一卷阿育王舍利瑞應集一卷 儀禮疏五十卷 朱文肅公詩集一卷 崇禎奏疏彙輯不分卷 王文簡公年譜一卷 韻麋詞一卷 秦川焚餘草六卷補遺一卷 楊公(繼宗)政績紀一卷 孔叢子三卷 乍浦紀事詩一卷 清詩三百首六卷 白沙語要一卷 梅花溪詩草四卷 咸豐三年癸丑科會試硃卷一卷 春秋師說三卷附錄二卷 禱雨雜記一卷 勿待軒文集存稿十卷 汲冢瑣語一卷 南岳繼起和尙語錄十卷 玉山名勝集八卷外集一卷 滇遊記一卷 尉氏縣一卷 蘇文忠公寓惠集四卷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江西恩貢卷一卷 十二門論一卷 古今彝語十二卷 月令章句四卷 兌鉤六卷 柔遠全書八種十六卷 顏子二卷 浣月詞一卷 東萊趙氏楹書叢刊十二種 同治元年壬戌恩科併咸豐十一年辛酉正科山東鄉試硃卷一卷 訓女三字文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