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紀事本末
书名《宋史紀事本末》
书名 宋史纪事本末
作者陳邦瞻
版本两淮盐政采进本
分类史部>紀事本末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陳邦瞻撰。邦瞻,字德遠,高安人,萬歷戊戌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跡具《明史》本傳。初,禮部侍郎臨朐馮琦,欲仿《通鑒紀事本末》例,論次宋事,分類相比,以續袁樞之書,未就而沒。御史南昌劉曰梧得其遺稿,因屬邦瞻增訂成編。大抵本於琦者十之三,出於邦瞻者十之七。自太祖代周,迄文、謝之死,凡分一百九目。於一代興廢治亂之跡,梗概略具。袁樞義例,最為賅博,其镕鑄貫串,亦極精密。邦瞻能墨守不變,故銓敘頗有條理。諸史之中,《宋史》最為蕪穢,不似《資治通鑒》本有脈絡可尋。此書部列區分,使一一就緒。其書雖亞於樞,其尋繹之功,乃視樞為倍矣。惟是書中紀事既兼及遼、金兩朝,當時南北分疆,未能統一,自當稱《宋遼金三史紀事》,方於體例無乖。乃專用《宋史》標名,殊涉偏見。至《元史紀事本末》,邦瞻已別有成書。此內如《蒙古諸帝之立》、《蒙古立國之制》諸篇,皆專紀元初事實,即應析歸《元紀》之中,使其首尾相接。乃以臨安未破,一概列在《宋編》,尤失於限斷,此外因仍《宋史》之舊,舛訛疏漏,未及訂正者,亦所不免。然於記載冗雜之內,實有披榛得路之功。讀《通鑒》者不可無袁樞之書,讀《宋史》者亦不可無此一編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滑稽館新編三報恩傳奇二卷 玉磬山房詩集八卷文集 古直先生文集十六卷附錄一卷 資生鏡四種 左氏蒙求一卷 [光緒]道州志十二卷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詩毛氏傳疏三十卷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紹興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吳宮保公奏議六卷 翁評古詩鈔 浙江採集遺書總錄十一卷閏集一卷 讀史兵略四十六卷目錄一卷 強恕齋詩鈔四卷 復丁老人詩記二卷 王文成公全書 復堂類集二十一卷附三家詩錄二卷待堂文一卷池上小集一卷 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一卷 倉頡篇三卷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四終略意四卷 冕服考四卷 入幕須知五種 漆室吟八卷 芥子園畫傳三集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聖賢像贊三卷 讀書舉要二卷 東萊先生音註唐鑑二十四卷 增訂本草備要六卷醫方集解六卷 秀英寶卷 文選六十卷 孔子家語注八卷 [陳寶琛奏摺] 文典璆琳 金臺殘淚記三卷 長安獲古編二卷補一卷 翰林學士集一卷 還讀我書室老人手訂年譜二卷 唐陸宣公集二十二卷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 宋元通鑑一百五十七卷 [光緒]長子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欽定書經傳說彚纂二十四卷首二卷 嚶求集四卷 硯小史四卷 半野居士詩集十二卷 遠西奇器圖說錄最三卷諸器圖說一卷 繪圖白蛇奇傳五卷 重刊南沙先生文集八卷 爾雅匡名二十卷 留春草堂詩鈔七卷 [道光]桐城續修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碧雞集一卷金陵遊稿一卷彈鋏集一卷 王氏經說十九卷 古籌算考釋六卷 人範六卷 通鑑直解二十八卷 音注隨園尺牘八卷補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