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通韻
书名《古今通韻》
书名 古今通韵
作者毛奇齡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韻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有《仲氏易》,已著錄。是書為排斥顧炎武《音學五書》而作。創為五部、三聲、兩界、兩合之說。五部者,《東》、《冬》、《江》、《陽》、《庚》、《青》、《蒸》為一部。《支》、《微》、《齊》、《佳》、《灰》為一部。《魚》、《虞》、《歌》、《麻》、《蕭》、《肴》、《豪》、《尤》為一部。《真》、《文》、《元》、《寒》、《刪》、《先》為一部。《侵》、《覃》、《鹽》、《咸》為一部。三聲者,平、上、去三聲相通,而不與入通。其與入通者謂之葉。兩界者,以有入聲之《東》、《冬》、《江》、《陽》、《庚》、《青》、《蒸》、《真》、《文》、《元》、《寒》、《刪》、《先》、《侵》、《覃》、《鹽》、《咸》十七韻為一部,無入聲之《支》、《微》、《齊》、《佳》、《灰》、《魚》、《虞》、《歌》、《麻》、《蕭》、《肴》、《豪》、《尤》十三韻為一部,兩不相通。其相通者謂之葉。兩合者,以無入十三韻之去聲與有入十七韻之入聲通用,而不與平、上通。其與平、上通者謂之葉。案奇齡論例,既云所列五部,分配五音,雖欲增一減一而有所不可。乃又分為兩界,則五音之例亂矣。既分兩界,又以無入十三韻之去聲與有入十七韻之入聲同用,則兩界之例又亂矣。至三聲之例,本云平、上、去通而不與入通。而兩合之例,又云去入通而不與平、上通,則三聲、兩合不又自相亂乎?蓋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執今韻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隨世變,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徵引愈博,異同愈出,不得不多設條例以該之。迨至條例彌多,矛盾彌甚,遂不得不遁辭自解,而葉之一說生矣。皆逞博好勝之念,牽率以至於是也。然其援據浩博,頗有足資考證者,存備一家之學,亦無不可,故已黜而終存之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綱鑑擇言十卷 儀禮喪服經傳并記一卷 楊秀芝詩文集不分卷 鐵網珊瑚書品十卷畫品六卷 法藏碎金錄十卷 昭代名人尺牘小傳二十四卷 江寧圖說不分卷 新鐫重訂增補名文珠璣不分卷 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尚書銜貴州提督諡武勤顯考羅府君行狀一卷 陶淵明文集十卷 鑑古齋日記四卷 舊月簃詞不分卷 遺訓存略二卷 三十家詩鈔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類篇四十五卷 吊譜增刪十卷 小學彙函十四種 日俄戰船進口總案 溪亭集二卷 二十四史 禮記十卷 北齊書五十卷 二十二子二十二種 [康熙]湘鄉縣志十卷 處分則例新纂黃册稿本 揖竹詞館詩詞草二卷 華笑廎雜筆六卷 嘉慶辛酉恩科第十三房同門會試硃卷一卷會試薦卷一卷 歷代人物論海一百卷歷代政治論海四十四卷中外掌故論海十四卷歷代時勢論海十四卷 桃花扇傳奇二卷四十出 畿輔河道水利叢書八種附一種 墨緣彙觀四卷 毗陵科第考八卷 陳忠裕公全集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隨庵徐氏叢書十種續編十種 本草述鉤元三十二卷 [湖南湘潭]錦石唐氏四修族譜三十九卷首二卷末一卷 諸子十五種十五卷 宋十四家詩集 更生齋詩八卷 [雍正]定襄縣志八卷 晚學集八卷未谷詩集四卷 柈湖文集十二卷 打櫻桃 解深密經五卷 切問齋文鈔三十卷 節義寶卷 歐洲東方交涉記十二卷 唐代叢書十二集 集韻編雅十卷 簡明軍紀 江南春稿三卷 經韻樓集校勘記一卷 汪龍莊先生遺書四種 普通動物學一卷 地球韻言四卷 關學編四卷首一卷續編三卷 湘綺樓詩集十四卷 萬曆九年歙縣丈量魚鱗册 勇盧閒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