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叶韻彙輯
书名《欽定叶韻彙輯》
书名 钦定叶韵汇辑
作者梁詩正
版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韻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乾隆十五年奉敕撰。字數、部分皆仍《佩文詩韻》。惟以今韻之離合,別古韻之異同。如《江韻》獨用則一韻為一部,《東》、《冬》兩韻同用則兩韻為一部,《支》、《微》、《齊》三韻同用則三韻為一部是也。每部皆附葉韻,略如吳棫《韻補》。惟《韻補》於今韻每部各載葉韻。此則一部獨用者附本部末,諸部同用者即總附諸部末。如“蒙”字葉“莫邦切”,則獨附《江部》后。“江。字葉“戶公切”,則總附《東》、《冬》二部后。“魚”字葉“魚羈切”,則總附《支》、《微》、《齊》三部后是也。夫古今聲音之遞變,亦如大小篆、隸、八分之遞變,或相因,或迥不相近。以迥不相近之音施於歌詠,於古雖有徵,而於今不能悉協。唐人古詩,大抵皆相近之音。故《東》、《冬》、《江》古音雖同,而此書《東》、《冬》自為部,《江》自為部。《支》、《微》、《齊》、《佳》、《灰》古音雖同,而此書《支》、《微》、《齊》自為部,《佳》、《灰》自為部。皆取不戾於古而可行於今也。至於葉韻之說,宋以來糾紛彌甚。謂庚收穿鼻,真收舐腭,兩不相葉,然“嘉名”、“靈均”,乃見於屈原之《騷》。謂《江》本通《東》、《陽》本通《庚》,兩不相葉,然“成雙”、“鴛鴦”,乃見於徐陵之賦。此異而彼同,此通而彼礙,各執一理,勝負互形,所謂愈治而愈棼也。此書所錄,惟據古書注有是音者,使以類相從。明前有所承,即后有所本,不復旁牽博辨,致枝蔓橫生。解結釋紛,尤為得要。於數百年講古韻者,誠為獨酌其中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范文正公集·七 范文正公集·八 范文正公集·九 范文正公集·十 河南先生文集·一 河南先生文集·二 河南先生文集·三 河南先生文集·四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二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三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四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五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六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七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八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九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十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一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二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三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四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五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一六 直讲李先生文集·一 直讲李先生文集·二 直讲李先生文集·三 直讲李先生文集·四 直讲李先生文集·五 直讲李先生文集·六 直讲李先生文集·七 直讲李先生文集·八 丹渊集·一 丹渊集·二 丹渊集·三 丹渊集·四 丹渊集·五 丹渊集·六 丹渊集·七 丹渊集·八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一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二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三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四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五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六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七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八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九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十 宛陵先生集·一 宛陵先生集·二 宛陵先生集·三 宛陵先生集·四 宛陵先生集·五 宛陵先生集·六 宛陵先生集·七 宛陵先生集·八 宛陵先生集·九 宛陵先生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