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注古音略
书名《轉注古音略》
书名 转注古音略
作者楊慎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韻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楊慎撰。是書前有《自序》,大旨謂《毛詩》、《楚詞》有葉韻,其實不越《保氏》轉注之法。《易經疏》云“賁有七音”,始發其例。宋吳才老作《韻補》,始有成編。學者知葉韻自葉韻,轉注自轉注,是猶知二五而不知十也。考葉韻之說始於沈重《毛詩音義》(見《經典釋文》)。后顏師古注《漢書》,李善注《文選》,并襲用之。后人之稱葉韻,自此而誤,然與六書之轉注則渺不相涉。慎書仍用葉韻之說,而移易其名於轉注,是朝三暮四改為朝四暮三也。如《四江》之“釭”字,《說文》云:“從金,工聲。”“{窗心}”字,《說文》云:“從穴,聲。”則“釭”讀“工”,“{窗心}”讀“”,皆其本音,無所謂轉,亦安所用其注乎?姑即就慎書論之,所注轉音,亦多舛誤。如《二冬》之“龍”字,引《周禮》“龍勒雜色”,謂當轉入《三江》。不知《玉人》“上公用龍”,鄭司農云“龍當為尨”;而《左傳》“狐裘尨茸”,即《詩》之“狐裘蒙戎”。則尨當從龍轉,龍不當作“莫江反”也。又如《蒸韻》之《朋》字,慎引《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謂當轉入《一東》。不知“弓”古音“肱”,有《小戎》、《采綠》、《閟宮》及《楚詞·九歌》諸條可證。則“弓”當從“朋”轉,“朋”不當讀為“蓬”也。如此之類,皆昧於古音之本。以其引證頗博,亦有足供考證者,故顧炎武作《唐韻正》猶有取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水鏡神相全編二卷 俞俞齋文稿初集四卷詩稿初集二卷 儒門事親十五卷 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 吳越所見書畫録六卷 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闕卷逸文一卷 胡慶餘堂丸散膏丹全集不分卷 御纂春秋直解十二卷 地理青囊經十卷 寧都三魏全集六種 勸孝歌曲二種 書言故事大全十二卷 四書六卷(滿漢合璧) 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原始一卷 南北史補志十四卷 二曲全集二十六卷 鐵網珊瑚書品十卷畫品六卷 寄傲山房塾課纂輯御案易經備旨七卷 新鎸批評繡像平山冷燕二十回 朱子家禮八卷首一卷 駁案新編三十二卷續編七卷 唐詩三百首六卷 續資治通鑑六十四卷 醫學十書 試律標準二卷 張氏醫書七種 通志二百卷 古香齋新刻袖珍淵鑑類函四百五十卷目錄四卷 左傳分國纂畧十六卷 江南製造局譯書 二酉堂叢書 古詩箋三十二卷 水滸後傳十卷四十回 [同治]鄞縣志七十五卷 貸園叢書初集十二種四十九卷 新刻日記故事續集二卷 正字略一卷 說文通檢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望溪先生文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集外文補遺二卷年譜二卷 絕妙好詞箋七卷續鈔二卷 原富不分卷 集聯不分卷 後漢書九十卷 孔子家語十卷 藥園詩稿二卷 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 [嘉慶]重修揚州府志七十二卷首一卷 不可不可錄四卷 石鼓文定本五種 夏小正戴氏傳訓解四卷考異一卷通論一卷 白話叢書第一集六種 新編直指算法統宗十二卷首一卷 天中記六十卷 評點春秋綱目左傳句解彙雋六卷 山陰天樂葛氏選舉旌表節孝家傳紀略不分卷 清閟閣遺稿十五卷 劉子文心雕龍二卷 說文解字十五卷 太平廣記五百卷 經義考三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