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注古音略
书名《轉注古音略》
书名 转注古音略
作者楊慎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韻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楊慎撰。是書前有《自序》,大旨謂《毛詩》、《楚詞》有葉韻,其實不越《保氏》轉注之法。《易經疏》云“賁有七音”,始發其例。宋吳才老作《韻補》,始有成編。學者知葉韻自葉韻,轉注自轉注,是猶知二五而不知十也。考葉韻之說始於沈重《毛詩音義》(見《經典釋文》)。后顏師古注《漢書》,李善注《文選》,并襲用之。后人之稱葉韻,自此而誤,然與六書之轉注則渺不相涉。慎書仍用葉韻之說,而移易其名於轉注,是朝三暮四改為朝四暮三也。如《四江》之“釭”字,《說文》云:“從金,工聲。”“{窗心}”字,《說文》云:“從穴,聲。”則“釭”讀“工”,“{窗心}”讀“”,皆其本音,無所謂轉,亦安所用其注乎?姑即就慎書論之,所注轉音,亦多舛誤。如《二冬》之“龍”字,引《周禮》“龍勒雜色”,謂當轉入《三江》。不知《玉人》“上公用龍”,鄭司農云“龍當為尨”;而《左傳》“狐裘尨茸”,即《詩》之“狐裘蒙戎”。則尨當從龍轉,龍不當作“莫江反”也。又如《蒸韻》之《朋》字,慎引《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謂當轉入《一東》。不知“弓”古音“肱”,有《小戎》、《采綠》、《閟宮》及《楚詞·九歌》諸條可證。則“弓”當從“朋”轉,“朋”不當讀為“蓬”也。如此之類,皆昧於古音之本。以其引證頗博,亦有足供考證者,故顧炎武作《唐韻正》猶有取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惠施詭辯新解一卷 集思廣益編二卷 殷文珪詩集(殷文珪集)一卷 吉林外記十卷附刊誤 四書直解六卷(大學一卷中庸一卷論語二卷孟子二卷) 脾胃論三卷 [湖南醴陵]醴東水口易氏續修族譜□卷 南垣疏草二卷 金匱歌訣八卷 松壺集二十卷 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 愛日堂初稿一卷 丁戊筆記二卷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一卷 重修宣和博古圖三十卷 太上玉珮金璫太極金書上經一卷 欽定兵部處分則例綠營三十九卷 範家集畧六卷 大乘法苑義林章記二十卷錄存不入章抉擇記一卷 易廣記三卷 古音駢字二卷 雒書靈準聽一卷 吟壇初業不分卷 譚宗庚日記一卷 東國闕里志二卷附録一卷 [乾隆]商南縣志十二卷 [浙江諸暨]暨陽次峯于氏宗譜不分卷 宋稗類抄八卷 遂初堂書目一卷 四海淸寧一卷 得閑人集二卷 冷巢集羽集二卷 水雲詞一卷 諸蕃志二卷 迪吉録八卷首一卷 象敎皮編六卷 問學篇一卷 廂黃旗祿積廣管領下四等莊頭王正興家譜不分卷 禮記章義十卷 秫坡先生集八卷(詩集三卷文集四卷詞集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西輿地圖說 唐段少卿酉陽雜俎前集二十卷續集十卷 選擇正宗八卷 新刻寫本道琴書不分卷 [浙江奉化]蔣氏家譜□卷 鄖襄賑濟事宜一卷 十戒經一卷 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 農工商部統計表六卷 月滿樓詩集二十七卷 金鰲退食筆記二卷 浙使紀程詩錄一卷 淮關統志十四卷 醉花吟草二卷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七十卷 全唐詩話六卷 次園詩存五卷 鮑太史詩集八卷 祁大夫字說一卷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