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辨
书名《隸辨》
书名 隶辨
作者顧藹吉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字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顧藹吉撰。藹吉號南原,長洲人。是書鉤摹漢隸之文,以宋《禮部韻》編次。每字下分注碑名,并引碑語。其《自序》云:“銳志精思,采摭漢碑所有字,以為解經之助。有不備者求之《漢隸字源》。”又云:“《字源》多錯謬。舩船稱再,體或不分。血皿朋多,形常莫別。悉從《隸釋》、《隸續》,詳碑定字,指摘無馀。”今考此書,字形廣狹,與世所刻婁機《漢隸字源》相同,是陰以機書為稿本。且漢碑之出於機后者,僅《魯孝王刻石》、《太室》、《少室》、《開母》諸石闕及《尹宙》、《孔褒》、《曹全》、《張遷》、《韓仁》數種。視機書所列,不過百分之一、二。機所見三百九種,其存於今者不過《景君》、《孔和》、《史晨》、《韓敕》、《孔謙》、《孔宏》、《魯峻》、《鄭固》、《孔宙》、《蒼頡》、《衡方》、《張壽》、《孔彪》、《潘乾》、《武榮》、《王渙》、《鄭季宣》、《白石神君》、《西狹頌》、《郙閣頌》二十馀種。較其碑目所列,已不及十分之一。此二十馀種之外,縱舊拓流傳,亦斷璧零璣,偶然一遇,決不能如是之多。藹吉何由得見原碑,一一手摹其字,則所云不備之字,始求之《字源》,殆不足憑。又每字下所引碑語,亦多舛錯。如“忠”字下引《孔宙碑》“躬忠恕以及人”,誤去“躬”字。“宿”字下引《孔{雨尨}碑》“諾則不宿”,誤連上文“如毛”二字為句。“奎”字下引《史晨前碑》“得在奎婁”句,誤以為《后碑》。“秦”字下引《華山碑》“改秦淫祀”句,誤以為《韓敕碑》。此或讀碑時偶不及檢。至“通”字下引《唐扶頌》“通天之祐”,而《唐扶頌》實無此語。蓋以《隸釋》所載“受天之祐”句與前行“通天三統”。句適相齊,而誤寫之。是尤僅據《隸釋》未見原碑之一證。洪適之書具在,安得諱所自來乎?即以原碑尚存者而論,如《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并碑陰、碑兩側,字數較多,文義尚大概可考。碑云:“莫不《馬豈》思,嘆卬師鏡。”而“師”字下引之,誤截“師鏡”二字連下文“顏氏”二字為句。碑云:“更作二輿,朝車威熹。”而“車”字下引之,誤以作“二輿朝車”為句。碑云:“仁聞君風,燿敬詠其德。”而“聞”字下引之,誤以“聞君風燿”為句。其“君”字下所引亦然。碑云:“長期蕩蕩於盛。”而“長”字下引之,誤截去“於盛”二字,碑云:“於是四方士”。而“方”字下引之,誤連下文“仁”字為句。碑陰有“陳國苦虞崇”之文,苦者縣名,虞崇者人姓名也,而“虞”字下引之,誤作“陳國苦虞”。碑陰有“鄤陽李申伯”之文,而“申”字下引之,誤截去“伯”字。又有“蕃加進子高”之文,而“進”字下引之,誤截去“蕃”字。碑側有“河南匽師度徵漢賢”之文,其旁別有“河南匽師胥鄰通國一人”,顯然可證。乃“匽”字泐痕似“厚”字,遂誤以為“厚”。又不知匽偃通用,復贅辨河南有偃師無厚師。至於“鄉”字下引碑側題名“金鄉師耀”,不知此乃碑陰小字,后人所加,非漢字,亦非碑側。又於“率”字下引碑陰“魯孔方廣率”,不知碑文明是“廣平”。惟明王云鷺刊《隸釋》,始誤為“廣率”。是并現存之碑,亦僅沿襲舊刻,未及詳考。乃云采摭漢碑,其亦誣矣。惟其於婁機以后續出之碑,盡為摹入,修短肥瘠,不失本真,則實足補《字源》之闕。所纂《偏旁》一卷,五百四十部能依《說文》次第,辨正精核。又附《碑考》二卷,碑之存者注今在某處,亡者引某書云在某處,具有引證。以年代先后為次,條理頗為秩然。則較《字源》碑目為詳核。后附《隸八分考》、《筆法》二篇,采輯舊說,亦均有裨后學。與婁氏書相輔而行,固亦不必盡以重佁譏也。──右“小學類”字書之屬三十六部,四百八十卷,皆文淵閣著錄。(案:字體與世為變遷,古文、籀文不可以繩小篆,小篆不可以繩八分,八分不可以繩隸(隸即今之楷書)。然其相承而變,則源流一也。故古今字書,統入此門。至《急就章》之類,但有文字而不講六書,然《漢志》列之《小學家》。觀陸羽《茶經》所引司馬相如《凡將篇》,亦以韻語成句,知古小學之書,其體如是,《說文解字》猶其后起者也。故仍與是書并列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霍亂論二卷 簡便單方俗論二卷附經驗奇方一卷 此木軒論韓文說畧一卷 海棠春曉樓吟草一卷續草一卷 約魚篷山館集六卷附録一卷 終南山說經臺歷代真仙碑記一卷 [雍正]重修嵐縣志十六卷 韓山人詩集九卷續集八卷 光緒十九年秋季搢紳全書不分卷中樞備覽不分卷 曹松詩集 恭和御製詩一卷 四分律拾毘尼義鈔四卷 新編臘脷景致相駡十聲 汲古閣說文訂一卷 文園集(陳湯銘文集)八種(宦舄波餘、園居隨抄、存笥蠹餘、越屐紀遊、重建羅星亭紀畧、里言各一卷、藜編唾餘、兩闈試牘各二卷) 狷庵詩鈔六卷集句一卷 綺秋閣樂府四卷 廣東貢士錄三卷 漢丞相忠武侯書三卷 韓節愍公月峯集一卷 殘局類選二卷 惜五穀文一卷 來集之先生詩話稿不分卷 王文正公筆錄一卷 欽明大獄録二卷 百美圖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 土國寶揭帖一卷(順治三年) 禮經會元疏釋四卷首一卷 歐洲列國戰事本末二十二卷 梅溪前集二十卷後集二十九卷廷試策一卷奏議四卷 新刊圖註指南傷寒活人指掌四卷 御纂孝經集註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南燕書一卷 [安徽歙縣]歙縣結林蕭江氏支譜六卷 石林燕語 皇朝太平治迹統類三十卷 史記毛本正誤一卷 學讀書堂文稿不分卷 台州金石錄二十卷闕訪四卷 說文經字考一卷 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 戊申考查西美商務情形報告一卷 汪氏遷派實錄提綱七卷 合刻天花藏才子書(天花藏合刻七才子書) 藥症忌宜一卷 陶邕州小集一卷 傷寒舌鑒 太姥山志三卷 金剛經石注一卷 渭川居士詞一卷 外書十卷 植物近利志一卷 清宮瑣聞一卷 湘綺樓艷體詩二卷 張淮陽詩集一卷 [江蘇常州]路氏宗譜十二卷 鐘律陳數一卷 聖安皇帝本紀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