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字韻
书名《奇字韻》
书名 奇字韵
作者楊慎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字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楊慎撰。慎有《檀弓叢訓》,已著錄。是編標字體之稍異者,類以四聲,故曰“奇字”。考六書以《說文》所載小篆為正,若衛宏、揚雄所學則別有古文奇字,以非六書偏旁所可推也。此書以“奇字”標名,而若《說文》引經,“{宀豐}其屋”,“豐”作“{宀豐}”;“克岐克嶷”,“嶷”作“《口疑》”。“靜女其姝”,“姝”作“《女殳》”;“庶草繁廡”,“廡”作“無”;“天地絪缊”,作“壹”;“營營青蠅,止于樊”,“樊”作“棥”;“故源源而來”,“源源”作“謜謜”;“泣血漣如”,“漣”作“{連心}”之類:雖與今經文小異,而皆有六書偏旁可求,則正體而非奇字。且此類甚多,不勝載。如《說文》引《尚書》“嵎夷”作“嵎夷”。引《論語》“友便佞”,“便”作“諞”。引《詩》“赫兮喧兮”,“喧”作“愃”。引《周禮》“膳膏臊”,“臊”作“鱢”。“孤乘夏篆”,“篆”作“《車川》”。引《易》“包荒用馮河”,“荒”。作“┅”。引《詩》“在河之洲”,“洲”作“州”。引《易》“服牛乘馬”,“服”作“牜備”。引《書》“濬畎澮,距川”,“畎澮”作“”。引《春秋傳》“《習元》歲而愒日”,“《習元》”作“忨”、“愒”作”。氵歇”。引《易》“夫乾確然”,“確”作“隺”。引《春秋傳》“執玉惰”,“惰”作“憜”。引《詩》“納于凌陰,”“凌”作“”。又引《詩》“白圭之玷”,“玷”作“占刂”。引《書》“辟四門”,“辟”作“”。異同之處,不可殫數。此書所載,殊不及十之二、三。至於“岷”之作“汶”、“禱”之作“裯”,皆假借字,而亦概列為奇字,尤屬不倫。又如“薔”字下但注一“災”字,而不云本《鹽鐵論》“罕被寇薔”,“薔”音“災”;“廧”字下但注一“墻”字,而不云本《管子·地員篇》“行廧落”,房玄齡注為“行廧及蘺落”;“闿”字下但注一“開”字,而不云本《漢書·匈奴傳》“乃遣闿陵侯將兵別圍車師”及“今欲與漢闿大關”顏師古注“闿與開同”;“茬”字下但注一“槎”字,而不云本《漢書·貨殖傳》“然猶云山不茬蘗”師古注“茬,古槎字”。“闛”字下但注一“閶”字,而不云本《漢書·揚雄傳》“東鄰昆侖,西馳闛闔”師古注“闛與閶同”:則全迷其所出。“萁”字下注“音該”,但引曹植詩,而不知《淮南子》“爨萁燧火”高誘注“萁,音該”;“氵不”字下注“音流”,但引《賈誼傳》“朝廷之視端氵不平衡”,而不知考《荀子·榮辱篇》“其氵不長矣”楊倞注“氵不,古流字”:則不溯其所始。又如《冬韻》載“{容木}”字,引《說文》而不知《漢書·地理志》“蒼”。師古曰:“,古松字”,與“{容木}”同一古今字。“賁”字下注云“古文班”,而不知《荀子·強國篇》曰“如此下比周,賁潰以離上矣”楊倞注“賁讀如墳”,《漢書·翟方進傅》“賁麗善為星”師古曰“賁音肥”。“蝯”。字下注“與猨同”,而不知《漢書·李廣傳》又作“爰臂”,如淳曰“臂如猿臂”。其闕佚又不可枚舉。蓋慎充於腹笥,特就所記憶者錄之,故於諸書不暇詳考。然於秦漢載籍,亦已十得三、四。講六書者去其疵而錄其醇,或亦不無所助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醒世奇書正續合編三十六卷一百六十回附太上感應篇陰陽無字解一卷 [萬曆]河内縣志四卷 六禮或問十二卷首一卷 行素堂目睹書錄十卷 花甲閒談十六卷 恩誦堂集詩十卷文二卷 缶廬詩五卷 閑雲館集鈔六卷 遊閩雜稿 有懷堂文稿二十二卷詩稿六卷 首楞嚴義疏注經二十二卷 老解二卷 湘軍志十六卷 海烈婦祠錄一卷 古香樓詩一卷雜著一卷詩餘一卷曲一卷 [湖南湘鄉]賀氏續修族譜三十四卷首十卷 讀史兵略四十六卷 聖教要理問答注解 說文解字注三十二卷六書音均表五卷 壽世文章熟鈔六卷 [浙江紹興]潘祊隖莫氏家譜 司空表聖二十四詩品 黔詩紀略三十三卷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十五集七百四十一卷 嚴陵集九卷 廣漢魏叢書八十一種 [江蘇吳縣]吳中葉氏族譜六十六卷末一卷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印度新志 論語集解義疏十卷 古泉匯六十四卷首一卷 南疆繹史勘本三十卷首二卷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 簡字譜錄五種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二卷 [同治]開封府志四十卷 後漢紀三十卷 思不辱齋賡揚集四卷文集四卷外集三卷詩集四卷 三論玄義二卷 尚書十三卷 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 曾文正公全集十七種一百八十六卷首一卷 [光緒三十年春]大清搢紳全書 五十名家書札不分卷 船山遺書五十六種附一種 墨卷大醇新編道光己亥科墨卷大醇二編道光庚子科墨卷大醇三編道光癸卯科墨卷大醇四編道光甲辰恩科 明聖經一卷 漢史斷六卷 古文辭類纂七十五卷 十三經集字 白虎通二卷 真松閣詞六卷 歷代名臣言行錄二十四卷 金臺殘淚記三卷 安雅堂詩八卷文集二卷重刻安雅堂文集二卷安雅堂書啓一卷安雅堂未刻稿八卷入蜀集二卷二鄉亭詞三卷祭皐陶一卷 元朝秘史十五卷 枝山文集四卷 金石錄二十卷目錄十卷 後漢書蒙拾二卷 白虎通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