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律表微
书名《樂律表微》
书名 乐律表微
作者胡彥昇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樂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胡彥昇撰。彥昇字竹軒,德清人。雍正庚戌進士,官定陶縣知縣。是書凡《度律》二卷、《審音》二卷、《制調》二卷、《考器》二卷,多糾正古人之謬。如謂:“十二律相生終於仲呂。其復生黃鐘之清聲,以為仲呂之徵、夷則之角者,《淮南》所謂變宮生徵、變徵生商、變商生羽、變羽生角、變角生宮也。其音由五音之變生,非由仲呂之數生。若欲由仲呂還生黃鐘,則其數有所不足。五音相生窮於角。其又生變宮,遞相生以至仲呂之為角者,《淮南》所謂角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而七音備也。其音由律生,非由角之數生。若欲由角更生變宮,再生變徵,則其數有所不盡。故十二律相生不計馀數,五音相生不計變音。”其論甚正。蓋旋宮之法,清濁以漸,而清極則反濁,濁極則反清,亦一定之理。仲呂為宮,其黃清之為徵者,在弦音則黃鐘之半音,在管音則太蔟之半音,由絲竹之生聲取分各有不同。但取高下之相協,不必計其數之損益者盡與不盡也。必欲數之適盡,則京房之六十律亦有不盡之數矣。至錢樂之三百律、杜佑之十二變律、蔡西山之六變律,則又皆襲京房之謬說而失之者也。古人止十二律旋宮最為簡便。即如琴之七弦,每位必有三準,其音皆與全弦散音合。簫笛六孔,并出音孔為七,而四字高吹即五,合字高吹即六,此其聲之高下清濁,自然相應,豈假於變律耶?至於變宮、變徵二音,本在五音之外,故以變目之。今因仲呂以下之十律,而皆如《地形訓》之說,目以變宮、變商,恐黃鐘變律縱與變律有分,亦必不能獨成一聲。彥昇是論,可謂精且審矣。彥昇又謂荀勖十二笛是古人遺法。今但作黃鐘、大呂二笛,而十二畢具。其法黃鐘笛用黃、林、太、南、姑、應、蕤七律,大呂笛用大、夷、夾、無、仲、黃、林七律。作大呂笛之法,但以黃鐘笛相較,其黃、林二律之孔無所挪移,馀四孔及出音孔皆下黃鐘笛半孔。其七調除黃、林二調相同外,其大、夾、仲、夷、無五調,合黃鐘笛之七調為十二律調。較古人之云六十調及八十四調者亦為簡易可從。在近代講樂諸家,猶為有所心得者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名山縣志:[光緒]:15卷 盛京典制備考:8卷 中興館閣書目輯考:5卷,續目1卷,附書名通檢,附錄,後序,校記 明清名人尺牘墨寶:3集18卷 新疆圖志:116卷 黃學廬雜述 七言律準:40卷,外卷 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2卷 靳史:三十卷 爾雅:三卷 壺隱詩詞鈔詩:2卷,詞1卷 吉林出土銅鏡 守城録:4卷 相鶴經:1卷 周易朱氏義:1卷 春秋諸傳會通: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論語徵渙:10卷,拾遺1卷 新陽趙氏清芬錄 東坡和陶合箋:4卷,附錄1卷,陶詩彚評4卷 集古印譜:五卷印正附說 校鐫鴛渚誌餘雪窓談異:[2卷] 飲流齋說瓷:1卷 易經增註:10卷,考1卷 人譜:3編 思綺堂文集:10卷 行朝錄:六卷 無為縣小志 十三經讀本:[不分卷] 宦游紀略:6卷,續1卷 高州府志:10卷 帝鑑圖說:不分卷 儀禮章句:17卷 指月錄:存6卷 會稽三賦 朱子古文讀本:6卷 舊唐書疑義:4卷 遠西奇器圖説錄最:3卷 西儒耳目資 汗簡:七卷 增定古今逸史:55種,223卷 西廂記考據 綿津山人詩集:31卷,附漫堂說詩1卷 資治通鑑綱目前編:25卷 豔異新編:5卷 地學淺釋:38卷 遼詩話:1卷,選材錄1卷 東坡題跋:2卷 唐確慎公集:10卷,首1卷末1卷 宜都縣志:12卷, 首末各1卷 天蓋樓詩 經史百家雜鈔:26卷 蒙山仙館詩鈔:2卷 使西日記:2卷 纂刻入門:1卷 清同光間外交史料拾遺 經史百家雜鈔:26卷 天柱縣五區團防志:不分卷 雲間三子新詩合稿:9卷 水雲樓:詞2卷,續1卷 鐘榮詩品: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