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律通考
书名《鐘律通考》
书名 钟律通考
作者倪復
版本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分类經部>樂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倪復撰。復有《詩傳纂義》,已著錄。是書凡二十七章,始於《黃鐘本原》,終於《風雅十二詩圖譜》。其中或標卷目,或不標卷目。疑傳寫者有所佚脫,非其舊也。卷首有嘉靖丙戌張邦奇《序》,謂其本之《儀禮》經傳,參之西山蔡氏之說,歷考古今制度,辨正百家之得失,以求合乎聲氣之元。今考是書,大端不失古法。其中如《呂氏春秋》黃鐘三寸九分,與歷代律書九寸之說不合。是書則謂三寸者,三三九寸也;九分者,九方分也。后何瑭及鄭世子載堉皆用是說。至於“五聲”,“二變”,明有《國語》伶州鳩之說可證。而是書乃謂宮屬君,周加變宮,因誅紂也;徵屬事,周加變徵,示革商之舊政也:殊杜撰無稽。又所載《六十調圖》,若黃鐘五調以無射為商、夷則為角、仲呂為徵、夾鐘為羽之故,同時韓邦奇於蔡氏舊圖疏解甚詳,而此書乃竟不之及,尤不免於漏略。然其中亦頗有可采者。如《左氏傳》“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蔡元定謂“五聲之后二變不容為調”,朱子謂“蕤賓以下不可為宮”,是書則謂朱子之說與《禮記》所云旋相為宮似有未合,故特從元定。又若黃鐘生十一律,倍其實,四其實,三其法,及角音六十四,生變宮、變徵,類能并列朱、蔡異同之法,參互詳審,頗為不茍,亦可謂勤於此事者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鐵路運送論 李義山詩集十六卷 重刊黃文獻公文集十卷 荀子箋釋二十卷 古文喈鳳新編八卷 環遊地球新錄四卷 漢書補注七卷 經讀考異八卷 遼陽鄉土志 歸安孝女趙瓊卿事略一卷 干支類聯二卷 改良悲秋歎情樓 合肥李勤恪公政書十卷首一卷 吾廬筆談八卷 明紀六十卷 儀禮經傳通解三十七卷續二十九卷 [川劇唱本] 銀漢槎傳奇二卷 輶軒語一卷 慈杏堂母訓 嘻談錄二卷續錄二卷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補前書一卷 問山文集八卷 茶餘客話十二卷 閏榻先生集三十卷 御纂七經 海上方一卷 東塾讀書記二十五卷 御纂春秋直解十二卷 桐城吳氏古文讀本十二卷 通鑑擥要正編十九卷附錄一卷前編二卷續編八卷 程氏慶源家乘二十卷 楚記六十卷 啟秀軒詩鈔二卷 文美齋詩箋譜不分卷 閱微草堂筆記二十四卷 [乾隆]鄠縣新志六卷 札樸十卷 先文恭公[陳宏謀]年譜十二卷 通鑑紀事本末二百三十九卷 六朝唐賦讀本 宋史紀事本末一百九卷 鬳齋老子口義二卷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唐韓昌黎集輯注五十一卷(明)蔣之翹撰 簡易數學課本二編 海防略一卷 宋楊文靖公龜山先生年譜二卷 新編玉鴛鴦全傳八卷三十六回 春秋繁露十七卷 [寶墨齋叢書] 遺山詩集二十卷 五經文字三卷 聖學知統錄二卷聖學知統翼錄二卷 尊聞居士集八卷 洴澼百金方十四卷首一卷 方正學先生遜志齋集二十四卷拾補一卷外紀一卷校勘記一卷 元刑法志不分卷 [乾隆]臨汾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三百單方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