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正義
书名《孟子正義》
书名 孟子正义
作者焦循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經部>四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漢趙岐注。其《疏》則舊本題“宋孫奭撰”。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初名嘉,字臺卿。永興二年,辟司空掾,遷皮氏長。延熹元年,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尹,與岐夙隙,岐避禍逃避四方,乃自改名字。后遇赦得出,拜并州刺史。又遭黨錮十馀歲。中平元年,徵拜議郎,舉敦煌太守。后遷太仆,終太常。事跡具《后漢書》本傳。奭字宗古,博平人。太宗端拱中九經及第,仁宗時官至兵部侍郎、龍圖閣學士。事跡具《宋史》本傳。是注即岐避難北海時在孫賓家夾柱中所作。漢儒注經,多明訓詁名物,惟此注箋釋文句,乃似后世之口義,與古學稍殊。然孔安國、馬融、鄭玄之注《論語》,今載於何晏《集解》者,體亦如是。蓋《易》、《書》文皆最古,非通其訓詁則不明。《詩》、《禮》語皆徵實,非明其名物亦不解。《論語》、《孟子》詞旨顯明,惟闡其義理而止,所謂言各有當也。其中如謂宰予、子貢、有若緣孔子圣德高美而盛稱之,《孟子》知其太過,故貶謂之污下之類,紕繆殊甚。以屈原憔悴為徵於色,以甯戚叩角為發於聲之類,亦比擬不倫。然朱子作《孟子集注或問》,於岐說不甚掊擊。至於書中人名,惟盆成括、告子不從其學於孟子之說,季孫、子叔不從其二弟子之說,馀皆從之。書中字義,惟“折枝”訓按摩之類不取其說,馀亦多取之。蓋其說雖不及后來之精密,而開辟荒蕪,俾后來得循途而深造,其功要不可泯也。胡爌《拾遺錄》據李善《文選注》引《孟子》曰“墨子兼愛摩頂致於踵。”趙岐曰:“致,至也。”。知今本《經》文及《注》均與唐本不同。今證以孫奭《音義》所音,岐注亦多不相應(語詳《孟子音義》條下),蓋已非舊本。至於《盡心》下篇“夫子之設科也”,《注》稱“孟子曰:夫我設教授之科”云云,則顯為“予”字,今本乃作“夫子”。又“萬子曰”句,《注》稱“萬子,萬章也”,則顯為子字,今本乃作“萬章。”是又《注》文未改,而《經》文誤刊者矣。其《疏》雖稱孫奭作,而《朱子語錄》則謂邵武士人假托、蔡季通識其人。今考《宋史·邢昺傳》,稱昺於咸平二年,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春秋傳》、《孝經》、《論語》、《爾雅》義疏,不云有《孟子正義》。《涑水紀聞》載奭所定著,有《論語、孝經、爾雅正義》,亦不云有《孟子正義》。其不出奭手,確然可信。其《疏》皆敷衍語氣,如鄉塾講章。故《朱子語錄》謂其全不似疏體,不曾解出名物制度,只繞纏趙岐之說。至岐《注》好用古事為比,《疏》多不得其根據。如《注》謂非禮之禮,若陳質娶妻而長拜之;非義之義,若藉交報讎。此誠不得其出典(案藉交報讎以謂藉交游之力以報讎,如朱家、郭解,非有人姓藉名交也,疑不能明,謹附識於此)。至於單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事出《莊子》,亦不能舉,則弇陋太甚。朱彝尊《經義考》摘其欲見西施者人輸金錢一文事,詭稱《史記》。今考《注》以尾生為不虞之譽,以陳不瞻為求全之毀,《疏》亦并稱《史記》。尾生事實見《莊子》,陳不瞻事實見《說苑》(案《說苑》作“陳不占”,蓋古字同音假借),皆《史記》所無。如斯之類,益影撰無稽矣。以久列學官,姑仍舊本錄之爾。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八家四六文鈔 孟子編年四卷 堅石山館詩槀二卷 [乾隆]解州安邑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畫禪室隨筆四卷 小心齋劄記十八卷 亭林詩集五卷 戴東原集十二卷 新增醫方藥性捷徑合編 營壘圖說一卷 禮書綱目八十五卷首三卷 詩經融註大全體要八卷 美國鐵路彚考十三卷 史外八卷 金石叢書十種 江蘇全省輿圖不分卷 呂純陽祖師太極生生伸數一卷 秋水庵花影集五卷 秋水軒集 繪圖上海雜記十卷 皇明館課標奇二十一卷 麗水金石志 [光緒]長寧縣志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說文解字繫傳四十卷附校勘記三卷 文選六十卷 運瀆橋道小志一卷 吳梅村詞一卷 參同契分節秘解六卷 湖北官書處新刊書目不分卷 相書雜鈔 稗海七十四種 左鑒十卷 偶遂堂近詩一卷 詩話二卷 平苗紀事二卷 東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 前漢書一百二十卷 元豐九域志十卷 内則章句 陶詩析義四卷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目錄四卷 唐文拾遺七十二卷續拾遺十六卷目錄八卷 孟子要略五卷 畢校呂覽補正 大乘起信論一卷 彭剛直公奏稿八卷 湯頭歌訣一卷 散原精舍詩二卷 百川學海一百種一百七十九卷 古文辭類纂六十卷 庸盦全集 [光緒]東安縣志八卷 四聲切韻表一卷 夢堂詩稿十五卷 潛邱劄記六卷 御製耕織圖四十六幅 晚翠軒詩鈔八卷 朱子論語集注訓詁攷二卷 三洲日記八卷 詩經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