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傳平文
书名《春秋五傳平文》
书名 春秋五传平文
作者張岐然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經部>春秋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張岐然編。岐然字秀初,錢塘人。其書采《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胡安國《傳》而益以《國語》。《國語》亦稱《春秋外傳》,故謂之“五傳”。曰“平文”者,明五《傳》兼取,無所偏重之義也。其《自序》曰“嘗與虞子仲皜泛覽《春秋》七十二家之旨,蓋鮮有不亂者。及觀近時經生家之說,殆不可復謂之《春秋》。究其弊,率起於不平心以參諸家而過尊胡氏。久之惟知有胡氏《傳》,更不知有他氏。又久之惟從胡《傳》中牽合穿鑿,并不知有《經》。此所謂亂之極也”云云。考胡安國當高宗之時,以《春秋》進講,皆準南渡時勢以立言。所謂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為言之者也。元、明兩代,時異勢殊,乃以其源出程子,遂用以取士,已非安國作《傳》之初意。元制兼用三《傳》,明制兼用張洽《傳》,蓋亦陰知胡安國之多僻,而補救其偏。永樂中修《春秋大全》,襲用汪克寬《纂疏》,乃專尊胡《傳》,又非延祐、洪武立法之初意。然胡廣等之《大全》,雖偏主一家,傷於固陋,猶依《經》立義也。其后剽竊相仍,棄《經》誦《傳》,僅摘《經》文二三字以標識某公某年。迨其末流,《傳》亦不誦,惟約略《傳》意,標一破題,轉相授受而已。蓋又并非修《大全》之初意矣。岐然指陳流弊,可謂深切著明,故其書皆參取四《傳》以救胡《傳》之失。雖去取未必盡當,要其針砭俗學,破除錮習,於《春秋》不為無功。惟五《傳》皆具有成編,人所習誦,不待此刻而傳。故取其衛《經》之意,而不復錄其書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臨證指南醫案十卷種福堂精選良方四卷 牂牁集一卷 湛園札記四卷 廣輿記二十四卷 鹿忠節公集二十一卷 榆園雜興詩一卷 汴遊冰玉稿四卷 泰和五音新改並類聚四聲篇十五卷 史學提要箋釋五卷 武英殿聚珍版書一百三十八種 諸蕃志二卷 壺天錄三卷 鹿仙吟草十一卷目錄十一卷 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 [荆州府江陵縣團練清册] 傳經表一卷通經表一卷 新定三禮圖二十卷 續資治通鑑十五卷 [同治]隨州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花雨樓叢鈔 秘魯國條約 明翠湖亭四韻事四卷 葉忠節公遺稿十二卷 草窗詞二卷補二卷 二家詞鈔五卷 詩經圖解十二卷 欽定戶部漕運全書八十卷 格言聯璧一卷附一卷 千里樓詩草一卷 毛詩註疏二十卷 元韻譜五十四首一卷 [康熙]順慶府志增續一卷 說文蠡箋十四卷 河東鹽法備覽十二卷 格致鏡原一百卷 [嘉慶]福鼎縣志八卷 太平經國之書十一卷首一卷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開煤要法十二卷 鐵網珊瑚二十卷 柳邊紀略五卷 史鑑總論二卷 澄遠堂三世詩存八卷藿園詩存六卷 雲棧紀程八卷 [光緒]恩陽州志 栲栳山人詩集三卷 元詩選 李忠武公書牘二卷奏疏一卷褒節錄一卷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明文奇賞四十卷 御製詩二集九十卷目錄十卷 說文徐氏新附考異 修辭指南二十卷 湖南闈墨:光緒壬午科不分卷 [同治]衡陽縣志十二卷 對類二十卷 銅鼓書堂遺槀三十二卷 大六壬大全十三卷 三十二蘭亭詩存八卷續刻二卷 出使日記續刻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