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膏肓·
书名《箴膏肓·》
书名 箴膏肓·
作者鄭玄
版本山西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春秋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漢鄭玄撰。《后漢書》玄本傳稱,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其卷目之見《隋書·經籍志》者,有《左氏膏肓》十卷,《穀梁廢疾》三卷、《公羊墨守》十四卷,皆注“何休撰”。而又別出《穀梁廢疾》三卷,注云“鄭玄釋,張靖箋”。似鄭氏所釋與休原本,隋以前本自別行。至《舊唐書·經籍志》所載《膏肓》、《廢疾》二書,卷數并同,特《墨守》作二卷為稍異。其下并注“鄭玄箴”、“鄭玄發”、“鄭玄釋”。云云,則已與休書合而為一。迨於宋世,漸以散佚。惟《崇文總目》有《左氏膏肓》九卷。而陳振孫所見本復闕宣、定、哀三公。振孫謂其錯誤不可讀,疑為后人所錄,已非《隋、唐志》之舊。其后漢學益微,即振孫所云不全之《左氏膏肓》,亦遂不可復見矣。此本凡《箴膏肓》二十馀條、《起廢疾》四十馀條、《發墨守》四條,并從諸書所引掇拾成編,不知出自誰氏。或題為“宋王應麟輯”,亦別無顯據。殆因應麟嘗輯鄭氏《周易注》、《齊魯韓三家詩考》,而以類推之歟?然《玉海》之末,不附此書,不應其孫不見,而后來反有傳本也。今以諸書校勘,惟《詩·大明篇疏》所引“宋襄公戰泓”一條尚未收入,其馀并已蒐采無遺。雖不出自應麟手,要亦究心古義者之所為矣。謹為掇拾補綴,著之於錄。雖視原書不及什之一二,而排比薈萃,略存梗概。為鄭氏之學者,或亦有所考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壽萱集一卷 壽萱集二卷 花甲閒談十六卷 花甲閒談十六卷 顯考雲亭府君(姜熙)行述一卷 馮道立行述一卷 愛廬黃公(樂之)行狀一卷 先考仲雲公(陳嘉樹)行畧一卷 偉堂筆記一卷列傳碑文一卷 崇祀名宦錄(王贈芳)一卷崇祀鄉賢錄一卷 顯考潤山府君(周玉衡)行述一卷 祭鄭太君文一卷 楊九畹事實一卷奏疏一卷 甕芳錄(高熊舉)一卷 甕芳錄(高熊舉)一卷 賜壽謝折一卷 顯考符卿府君(孫瑞珍)行述一卷 皇清誥贈果勇侯妻一品夫人繼配龍夫人事畧一卷 恩怨錄(謝佩禾)一卷 何太宜人言行述畧一卷 崇祀鄉賢祠錄(馬騰蛟)一卷 天階馬公崇祀鄉賢祠錄一卷附天階馬公暨配左恭人墓誌銘一卷 顯考丹盟府君(桂超萬)行述一卷 小谷口紀事畫引(鄭祖琛)一卷 小谷口紀事畫引(鄭祖琛)一卷 先府君(潘德輿)行畧隨年附記一卷 林文忠公(則徐)傳畧一卷 林文忠公事畧一卷附奏議一卷 林則徐傳一卷 林則徐傳一卷 張溫和公(祥河)列傳一卷 潘文慎公(錫恩)列傳一卷 蕉溪揚芬錄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顯考芝楣府君(陳鑾)行述一卷 顯考芝楣府君(陳鑾)行述一卷 名宦鄉賢錄一卷江夏陳氏義莊條規一卷 曾公(世儀)崇祀名宦鄉賢錄不分卷 汪喜荀行述一卷 汪喜荀行述一卷 程玉才先生(兆棟)家傳一卷 姚楗(建木)行述一卷 金城劉氏(孔濬)先德錄一卷 楊節母紀述詩文彙綸不分卷 先考翰林院修撰芾南府君(林召棠)行畧一卷 自述三十九事畧一卷 顯考旭齋府君(喻元升)行述附顯妣呂恭人行述一卷 先考翠嶺府君(沈楙息)事畧一卷 楊端勤(以增)崇把名宦錄一卷崇祀鄉賢錄一卷 顯考子方府君(龐大堃)行狀一卷 許珊林(槤)傳贊事實一卷 先考丹林公(沈廷楓)行述一卷 陳徵君(世鎔)行述一卷 管芝生(貽葄)司馬五旬事畧一卷 嚴保庸(伯常)傳一卷附詩詞楹聯叢話不分卷 周節母許太孺人墓誌銘一卷 祁泰紹事實一卷 祁泰紹贈蔭議恤各事宜一卷 汪遠孫崇祀鄉賢錄一卷 顯妣張太宜人行述一卷 王寶仁行年紀畧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