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明義
书名《月令明義》
书名 月令明义
作者黄道周
版本福建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禮類>禮記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黃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錄。崇禎十一年,道周官少詹事,注《禮記》五篇以進,此其一也。其說以二至、二分、四立皆歸於中央之土為取則於《洛書》之中五,而五氣於以分布。此歲功所由成,政事所從出,故作《月令氣候生合總圖》。又以《月令》載昏旦中星,故有《十二月中星圖》,并細載中星距極遠近度數及寅泰、卯大壯等十二卦彖象,以為此圣人敷治之原。每一月分為一章,其日躔星度則各列原本於前,而別列授時歷新測於后。考《堯典》中星與《月令》不同,故《大衍歷議》曰:“顓頊歷即夏歷。湯作殷歷,更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為上元,周人因之,距羲和所記昏明中星,俱差半次。是不韋更考中星,斷取近距。”然先儒論說,大抵推求差分,而不追改《經》文。至唐明皇始黜《月令》舊文,更附益時事,名《御刪定月令》,改置《禮記》第一。故《開成石經》於昏旦中星悉改從唐歷。宋延祐二年,仍復舊本《月令》,而唐《月令》別行,以其變亂古經,不足垂訓故也。道周乃別立《經》文曰“孟春之月,日在危,昏昴中,旦房中。仲春之月,日在東壁,昏參中,旦箕中”云云,是又道周自為《月令》,蹈唐人之失,殊為未協。特其所注雜采《易象》、《夏小正》、《逸周書》、《管子》、《國語》,參稽考證,於《經》義頗有闡發。其臚舉史傳,亦皆意存規戒,非漫為推衍禨祥。則改《經》雖謬,而其因事納誨之忱,則固無悖於《經》義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李長吉歌詩四卷外卷一卷(箋註評點李長吉歌詩、外集,李長吉詩集) 二曲集録要四卷首一卷附録一卷 寄園所寄十二卷 論語逸編三十一卷 中西時務策學纂要六卷 曾文正公聯語選録 近言一卷 谷口山房詩集三十二卷文集六卷 [福建寧德]黃氏族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周易本義二卷繫辭上傳一卷 瓶花書屋醫書 遊蜀詩鈔三卷 張橫渠先生文集十二卷 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四百六十八種 吳漁山山水畫冊 屏巖小稿一卷 新論十卷 何文貞公遺集二卷首一卷附録一卷 胎產護生篇一卷補遺一卷 (擇譯)聊齋志異二十四卷 管子二十四卷 滇南草堂詩話(檀默齋詩話)十四卷 李相國論事集六卷遺文一卷 目録學九卷 續猗氏縣志四卷 中外條約不分卷(咸豐同治) 耒耜經一卷 白侍郎寶卷一卷 遜志齋集二十四卷 易會八卷 張忠烈公(煌言)年譜一卷 普法戰紀輯要四卷 武林遊記一卷 讀史雜記一卷 松壺畫贅二卷 大戴禮記十三卷 升菴玉堂集一卷 文敬胡先生集(胡文敬集)三卷 畿輔水利備覽十四卷首一卷 清庵先生中和集(中和集)前集三卷後集三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皇朝祭器樂舞録二卷 孝經釋疑一卷 書畫史一卷 希澹園詩集三卷 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三十一卷 原機啓微二卷附錄一卷 元代開方通義一卷 風憲忠告一卷 五經旁訓十九卷 經驗丹方彙編(丹方彙編) 明儒詠二卷 論語學案一卷 畏齋集六卷 草訣歌一卷 陳司業集四種十一卷 外科三字經一卷 [嘉慶]武岡州志三十卷首一卷 退晚堂詩草二卷 藤香館詩鈔四卷續鈔二卷詞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