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尊經
书名《國風尊經》
书名 国风尊经
作者陶宗儀
版本编修朱筠家藏本
分类經部>詩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明陶宗儀撰”。宗儀字九成,黃巖人。元末舉進士不中,即棄去,累辭辟舉。洪武中乃出為教官。事跡具《明史·文苑傳》。是書前有宗儀《自序》。案孫作《滄螺集》有《陶九成小傳》,備列其生平著述,無此書名。《明史·藝文志》及朱彝尊《經義考》皆不著錄。其書多用《字說》,如《序》中解《大、小雅》云:“雅,知風者也,故名相風。”解“君子好逑”云:“逑從求從辵,謂行而求之也。”解“參差荇菜”云:“荇從草從行,謂草生水中而東西行者也。”。解“左右芼之”云:“芼從草從毛,言以菜加於食物之上,如毛之附麗於外。”。解“螽斯羽”云:“螽從冬從蟲,蓋子產於冬而生於春也。”解“招招舟子”云:“招從手從召,謂舉手召也。”解《簡兮》云:“竹間為簡,言眾工來會,如竹之稠密也。”解“隰有苓”云:“未知何草,然從草從令,草之善者。”解“終窶且貧”之“窶”,從穴從婁,謂上下皆空也;“貧”從分從貝,謂所有輒散也。解“靜女其姝”云:“姝,女顏之若朱者。”解“中冓之言”云:“冓之為文,有材木從橫、層累增高之義,中冓當國之中,而構者則君之居也。”其穿鑿不通,不可枚舉。其最謬者,如謂《桑中》為《關雎》之遺,是以淫女擬圣后也;謂“人之無良,我以為兄”,兄者長也,居上為民長也,毛氏以為君之兄者,非也。自古以來,有稱君為兄者乎?宗儀亦何至於此?核其詞氣,似明萬歷以后人,蓋贗托也。惟《卷耳》,《葛覃》二詩,其說似近情理,然以《國策》觸詟之語證古者諸侯之女無歸寧之禮,則又不然。息媯歸寧而過蔡獻舞,止享而召兵。其事具載《左傳》,安得謂其必無?以觸詟之言疑古禮,是猶以華督目逆一事,疑古婦人無出必蔽面之禮;以崔杼見棠姜一事,疑古婦人無幃哭之禮;以陶嬰中夜悲鳴一語,疑古寡婦無不夜哭之禮也。豈通論乎?原目自《周南》至《曹風》,惟無《豳風》。此本僅至《衛風》而止,蓋佚其半。然如此妄謬之書,佚亦正不足惜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恆齋文集十二卷 康南海先生書開歲忽六十詩一卷 靈鬼志一卷 楊氏易傳二十卷 碧霞仙館吟草不分卷 東坪詩集十二卷文集一卷 春秋 增刻紅樓夢圖咏一卷附紅樓紀畧一卷廣義二卷紅樓夢論贊一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 墉城集仙録六卷 扁鵲脈書難經輯注六卷首一卷 資治通鑑綱目全書一百十三卷 寶菴集八卷 太史升菴遺集二十六卷 平山堂記一卷 謝疊山公文集八卷首一卷 晉書(羣書治要所載) 同治九年廣東武舉鄕試錄一卷 漁樵閒話 白雲集不分卷 鐵嶺縣農商儲蓄抵擋公會規則 吳臯先生續集四卷 急救喉癥要法一卷 麈餘一卷 周秦兩漢金石文選評註三卷 大淸康熙四十一年歲次壬午時憲曆一卷 和靜先生文集三卷附集一卷 培遠堂偶存稿三卷 稀齡贈言二卷 清獻集二十卷 夢約軒詩鈔四卷 老子 雲煙過眼錄續集一卷 安處廬稿一卷 六度集經八卷 史輪一卷 光緒二十年甲午科江南鄉試硃卷一卷 妙貫堂餘譚六卷 滄浪詩話一卷 麟臺故事 滑稽叢話十八卷 避暑漫抄一卷 琴書一卷 陸軸園圖一卷 大明會典二百二十八卷 使黔草三卷 圖一卷深衣考一卷 壍堵測量二卷 律條疏義三十卷 文昌旅語一卷 齊物論齋文集六卷 荀子二十卷 沈下賢文集十二卷 [安徽歙縣]新安許氏族譜不分卷 問霞閣集六卷 雙牖堂集五卷 鬰岡齋筆麈四卷 古墨齋金石跋六卷 何蝯叟日記抄不分卷 書林外集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