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沈
书名《詩沈》
书名 诗沈
作者范家相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詩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范家相撰。是編乃其釋《詩》之說。家相之學,源出蕭山毛奇齡。奇齡之說經,引證浩博,喜於詰駁,其攻擊先儒最甚。而盛氣所激,出爾反爾,其受攻擊亦最甚。家相有戒於斯,故持論一出於和平,不敢放言高論。其作是書,大旨斟酌於《小序》、朱《傳》之間,而斷以已意。首為《總論》三十篇。以下依次詮說,皆不載《經》文,但著篇目。其先儒舊說無可置辨者,則并篇目亦不著之。今核其所言,短長互見。如謂《卷耳》為文王在羑里,后妃遣使臣之作;謂《中谷有蓷》為憐申后;謂《褰裳》為在晉楚爭鄭之時;謂《豐》為男親迎而女不從;謂《敝笱》為嘆王綱廢弛;謂《采苓》為申生而作;謂《采薇》為文王伐玁狁;謂《沔水》為宣王信讒:皆以意揣度,絕無確證。然如《總論》第十四條力破《黍離》降為《國風》之說,謂:“太史不采風,王朝無掌故,諸侯之國史亦不紀錄以進。蓋四《詩》俱亡,非獨《雅》也。《詩》亡而諷諭彰癉之道廢,是以《春秋》作焉。”此與孟子跡熄之說深有發明。第十五條謂:“三百五篇之韻葉之而不諧者,其故有三。列國之方音不同,一也。古人一字每兼數音,而字音傳訛已久,非可執一以諧聲,二也。詩必歌而后出,每以馀音相諧,自歌詩之法不傳,而馀音莫辨,三也。”此亦足解顧炎武、毛奇齡二家之斗。其解《采蘩》篇,謂“被之僮僮”為夫人齋居之首服,而歷引《周禮·內司服》、《玉藻》及聶氏《三禮圖》以證之。蓋被者所以配褖衣,今據聶氏謂婦人之褖衣因男子之玄端,又《玉藻》云“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齋冠也”,則知夫人服被為齋,夫人齋於正寢,既不可如祭之服副袆,又不可服告桑之編,故服燕寢朝君之被,此說為前人所未及。其解《楚茨》、《信南山》諸篇,尤為詳晰。如“南東其畝”及“中田有廬”之類,於溝洫田制咸依據確鑿,不同附會。在近代說《詩》之家,猶可謂瑜不掩瑕、瑕不掩瑜者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太平寰宇記:六卷 重修鳳山縣志 補三國藝文志:四卷 春秋別典:15卷 清賢記:6卷 史學專刊:第3卷第1期 唐賢三昧集:[三卷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附釋文辨誤十二卷 大乘無量壽經解 覆瓿集:八卷 尹氏族譜:[麻城]:32卷,卷首2卷 慎宜軒文:八卷 劉隨州詩集:十一卷 詩經名物記:4卷 茂州志:[道光]:4卷,首1卷 越縵堂詹詹錄:2集 詁經精舍文集:14卷 庚巳編:一卷 東方朔記 古玉圖攷 享帚錄:8卷,附錄1卷 新齊諧:二十四卷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6卷 書集傳:12卷 魯迅手稿選集:不分卷 喬繼科、孫敬宗、諸葛元聲題高陽萬斛泉詩刻石 復古編:二卷 戰國策:10卷 錢武肅王敷治吳越功德史:附錄 遂陽章氏宗譜:二十卷 吳下田家志 中華民國二十年歲次辛未歷書 海國公餘輯錄:六卷 荊楚修疏指要 鄦齋叢書 增補蘇批孟子:2卷 群賢小集補遺:十五卷 桃溪客語:5卷 熊襄愍公尺牘:4卷 任彥升集:6卷 校經堂初集:4卷,二集9卷 杜陽雜編 求野錄:1卷 京師大學堂講義:初編,貳編 公槐集:2卷 蓮龕尋夢記:1卷 南亭筆記:16卷 高陽縣甲種商業學校沿革略史 庫葉島志略:4卷 金石文字辨異:12卷 佩文齋書畫譜:100卷 廉吏傳 八史經籍志:10種 金石錄:三十卷 魏文侯書:1卷 孟子集注考證:7卷,首1卷 書畫志:不分卷 昭昧詹言:10卷,續8卷,續錄2卷,附錄1卷,附攷1卷 新唐書:225卷 上清太微帝君結帶真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