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稽古編
书名《毛詩稽古編》
书名 毛诗稽古编
作者陳啓源
版本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
分类經部>詩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陳啟源撰。啟源字長發,吳江人。是書成於康熙丁卯。卷末自記,謂閱十有四載,凡三易稿乃定。前有朱鶴齡《序》,又有康熙辛巳其門人趙嘉稷《序》。鶴齡作《毛詩通義》,啟源實與之參正。然《通義》兼權眾說。啟源此編,則訓詁一準諸《爾雅》,篇義一準諸《小序》,而詮釋《經》旨,則一準諸毛《傳》,而鄭《箋》佐之。其名物則多以陸璣《疏》為主。題曰《毛詩》,明所宗也。曰《稽古編》,明為唐以前專門之學也。所辨正者惟朱子《集傳》為多,歐陽修《詩本義》、呂祖謙《讀詩記》次之,嚴粲《詩緝》又次之。所掊擊者惟劉瑾《詩集傳通釋》為甚,輔廣《詩童子問》次之。其馀偶然一及,率從略焉。前二十四卷,依次解《經》而不載《經》文,但標篇目。其無所論說者,則并篇目亦不載。其前人論說已明,無庸復述者,亦置不道。次為《總詁》五卷,分六子目,曰《舉要》、曰《考異》、曰《正字》、曰《辨物》、曰《數典》、曰《稽疑》。末為《附錄》一卷,則統論《風》、《雅》、《頌》之旨。其間堅持漢學,不容一語之出入,雖未免或有所偏。然引據賅博,疏證詳明,一一皆有本之談。蓋明代說經,喜騁虛辨。國朝諸家,始變為徵實之學,以挽頹波。古義彬彬,於斯為盛。此編尤其最著也。至於《附錄》中“西方美人”一條,牽及雜說,盛稱佛教東流始於周代,至謂孔子抑三王、卑五帝、藐三皇,獨歸圣於西方。“捕魚諸器”。一條,稱廣殺物命,恬不知怪,非大覺緣果之文,莫能救之,至謂庖犠必不作網罟。是則於《經》義之外,橫滋異學,非惟宋儒無此說,即漢儒亦豈有是論哉?。白璧之瑕,固不必為之曲諱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易齋集二卷 詩法醒言房卷 古周易二經十傳闡注一卷 唐韻校正不分卷 [浙江浦江]浦陽檀溪陳氏宗譜不分卷 美女嘆十聲一套 清波雜志三卷 越事摘錄一卷 月食蒙求一卷 聊復軒斐集一卷 鄉城駡一回 集篆古文韻海五卷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四十卷附評論詁訓音釋諸儒名氏一卷 書契原恉二集十八卷 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 人物志三卷 春秋集註十一卷綱領一卷 授堂金石文字續跋十四卷 尙論編二十卷 于湖詞三卷 大清道光三年歲次癸未時憲書一卷 吳興沈夢麟先生花谿集三卷 新序十卷 論性書二卷 繪圖四書速成新體讀本不分卷 潘子真詩話 東城雜記二卷 闡道堂遺稿不分卷 經脈直指 攝大乘論本三卷 光緒十五年己丑恩科山東鄉試硃卷一卷 南廣雜詠一卷續一卷補一卷 禮記一卷 退庵剩稿一卷退庵隨筆一卷 西湖雜記一卷 意中緣二卷 吳下詩存一卷附問竹詩草一卷 佛說大乘戒經一卷 滮湖遺老續集四卷 懷賢録不分卷 春秋集傳微旨三卷 調運齋集八卷 陸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種蘭訣一卷 驗方摘要四卷附二卷 急救仙方六卷 南遊筆記一卷 華不注山房文集二卷 甄曜度讖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抱景集一卷 [民國]永春縣志二十八卷 音樂各種七調表 濟生方八卷 補恨樓詞二卷 三國佛教略史三卷 東遊記不分卷 唐將相大臣年表三卷 積翠樓吟草一卷 山西各署局所自行經理各欵說明書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