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本義
书名《毛詩本義》
书名 毛诗本义
作者歐陽脩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經部>詩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歐陽修撰。是書凡為《說》一百十有四篇,《統解》十篇,《時世》、《本末》二論,《豳、魯、序三問》,而《補亡鄭譜》及《詩圖總序》附於卷末。修文章名一世,而經術亦復湛深。王宏撰《山志》,記嘉靖時欲以修從祀孔子廟,眾論靡定。世宗諭大學士楊一清曰:“朕閱《書·武成篇》,有引用歐陽修語,豈得謂修於《六經》無羽翼,於圣門無功乎?”一清對以“修之論說見於《武成》,蓋僅有者耳。其從祀一節,未敢輕議”云云。蓋均不知修有此書也。自唐以來,說《詩》者莫敢議毛、鄭。雖老師宿儒,亦謹守《小序》。至宋而新義日增,舊說俱廢。推原所始,實發於修。然修之言曰:“后之學者,因跡先世之所傳而較得失,或有之矣。使徒抱焚馀殘脫之經,倀倀於去圣人千百年后,不見先儒中間之說,而欲特立一家之學者,果有能哉?吾未之信也。”又曰:“先儒於經不能無失,而所得固已多矣。盡其說而理有不通,然后以論正之。”是修作是書,本出於和氣平心,以意逆志。故其立論未嘗輕議二家,而亦不曲徇二家。其所訓釋,往往得詩人之本志。后之學者,或務立新奇,自矜神解。至於王柏之流,乃并疑及圣經,使《周南》、《召南》俱遭刪竄。則變本加厲之過,固不得以濫觴之始歸咎於修矣。林光朝《艾軒集》有《與趙子直書》曰:“《詩本義》初得之如洗腸,讀之三歲,覺有未穩處。大率歐陽、二蘇及劉貢父談經多如此。”又一書駁《本義》《關雎》、《樛木》、《兔罝》、《麟趾》諸解,辨難甚力。蓋文士之說《詩》,多求其意。講學者之說《詩》,則務繩以理,互相掊擊,其勢則然,然不必盡為定論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廣州府志:[乾隆]:60卷,首1卷 太函副墨:22卷 太玄八景籙:一卷 許昌金石志:一卷 望堂金石文字 繪風亭評第七才子書琵琶記:六卷 語原論文:3種 澧陽書院學約:一卷 文恭集:40卷 (繪圖)施公案:前傳8卷98回,後傳25卷,100回 餘姚縣志:[光緒]:27卷,首1卷,末1卷 群書考索 蒙求:3卷 寧壽鑒古:16卷 四川忠義總錄:31卷,續2卷,附霆軍2卷 諸葛忠武書:10卷 清高宗御製詠瓷詩錄 翰林要訣:一卷 池上老人遺稿:不分卷 孫子釋證:13卷 三論宗綱要:不分卷 三國志評議:4卷 覆瓿叢談:2卷 吉雨山房遺集:文集4卷,詩集4卷,詞鈔1卷 風流塚 書經稗疏:4卷 默史遺稿:四卷 南潯鎮志:四十卷,卷首 鍾攠鍾隧考:1卷 丁氏族譜:[山陽]:不分卷 程氏經說:8卷(缺1-3卷) 舊小説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40卷,首1卷 讀書記疑:16卷 北溟詩稿:2卷,補遺1卷 頤道堂文鈔:十三卷 漢陽府志:[嘉靖]:10卷 保素堂稿:十卷 東觀奏記:三卷 涵芬樓古今文鈔:100卷 河南邵氏聞見錄:20卷 呂氏春秋:26卷 打秋連:1本 牟山湖志:不分卷 史外:8卷 北宋經撫年表:二卷 趙氏家乘:16卷 東城記餘:2卷 陽山志:3卷 碧玉壺纂杜詩鈔:二卷 南陵徐乃昌藏器:不分卷 乖崖先生文集:12卷,附忠定公傳 廿一史約編 [弘治]無錫縣志:36卷 因園函劄:三卷 包孝肅奏議:十卷 京江三上人詩選 天下形勢考:一卷 新造黃雙孝瓊花記:6卷 地學: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