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疑
书名《書疑》
书名 书疑
作者王柏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經部>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王柏撰。顧炎武《日知錄》稱為元儒王伯。考柏以度宗咸淳十年卒,未嘗入元,炎武偶誤也。柏字會之,號魯齋,金華人。受業於何基之門。基,黃榦弟子,榦又朱子壻也。故托克托等修《宋史》,以朱子之故列柏於《道學傳》中。然柏之學,名出朱子,實則師心,與朱子之謹嚴絕異。此其辨論《尚書》之文也。《尚書》一經,疑古文者自吳棫、朱子始(見《朱子語錄》)。并今文而疑之者自趙汝談始(見陳振孫《書錄解題》)。改定《洪范》自龔鼎臣始(見所作《東原錄》)。改定《武成》自劉敞始(見《七經小傳》)。其并全《經》而移易補綴之者則自柏始。考《漢書》載“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馀,脫字數十”云云,此言脫簡之始也。然向既校知脫簡,自必一一改正,必不聽其仍前錯亂。又惟言《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則其馀并無脫簡可知,亦非篇篇悉有顛倒。且一簡或二十五字、或二十二字,具有明文,則必無全脫一章一段之事。而此二十馀字之中,亦必無簡首恰得句首,簡尾恰得句尾,無一句割裂不完之事也。柏作是書,乃動以脫簡為辭,臆為移補。其并《舜典》於《堯典》,刪除姚方興所撰二十八字,合《益稷》於《皋陶謨》,此有孔穎達《正義》可據者也;以《大禹謨》、《皋陶謨》為《夏書》,此有《左傳》可據者也;以《論語》“咨爾舜”二十二字補“舜讓於德,弗嗣”之下,其為《堯典》本文,抑或為他書所載,如《鬻子》述《帝王遺語》之類,已不可知(案《鬻子》所述《帝王遺語》,今本不載,見賈誼《新書》所引)。以《孟子》“勞之來之”二十二字補“敬敷五教,在寬”之下,則《孟子》明作堯言,柏乃以為舜語,已相矛盾。然亦尚有《論語》、《孟子》可據也。至於《堯典》、《皋陶謨》、《說命》、《武成》、《洪范》、《多士》、《多方》、《立政》八篇,則純以意為易置,一概托之於錯簡。有割一兩節者,有割一兩句者,何脫簡若是之多?而所脫之簡又若是之零星破碎,長短參差?其簡之長短廣狹,字之行款疏密,茫無一定也?其為師心杜撰,竄亂圣經,已不辨而可知矣。其所辨說,如謂盤庚之言,所欠者理明辭達。又信《泰誓序》“十有一年”之說,謂武王承祖父之馀慶,藉友邦之歸心,氣焰既張,體貌且盛,改元紀年,視紂猶諸侯,后世曲為覆護,反生荊棘。又謂《大誥》“寧王貽我大寶龜,西土有大艱,人亦不靖”之語,無異唐德宗奉天之難,諉之於定數。是排斥漢儒不已,并集矢於《經》文矣,豈濂、洛、關、閩諸儒立言垂教之本旨哉!托克托等修《宋史》,乃與其《詩疑》之說并特錄於本傳,以為美談,何其寡識之甚乎?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大學姚氏讀本一卷附經典釋文大學音 欽定從賊案一卷 大戰脫空(要賬該賬、脱空祖師)四回 徐氏庖言五卷 論語論仁釋一卷 劉向說苑二十卷 類編皇朝大事記講義二十三卷中興講義一卷 王金川得狀元(新抄狐僊段、王金川趕考)一段 曾氏醫書四種 佛說宿命智陀羅尼一卷 孫月峯稿一卷 弓法拾遺一卷 南翁夢錄一卷 痘疹集驗二卷 簬村詩集(曉山草堂詩集)四十四卷 西河詩話一卷 咸豐九年己未恩科並補行五年乙卯正科江西鄉試硃卷一卷 題贈錄□□卷 觀頤摘稿一卷 待堂遺稿二卷(文錄、詩錄各一卷) 塵海勞人草十八卷關河清嘯詞一卷退思居雜著五卷 詩經備旨萃精八卷 玉楸藥解八卷 萬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刻楮吟一卷夢餘草一卷願學稿一卷 夢雋一卷 靈丘縣志四卷 拜竹詩堪詩存二卷釣船笛譜一卷 柳子厚永州八記疏一卷 洞山[jie]茶系 參同契直指箋註三卷 隱蘆小艇吟草不分卷 鐘水堂詩三卷 滄溟集選一卷 竹窓隨筆不分卷竹窓二筆不分卷竹窓三筆不分卷 希希集二卷 蜀中廣記一百八卷 [廣東乳源]陳氏族譜六卷 麗句集六卷 亭林詩集五卷 常惺惺齋詩二卷 三世修道黄氏寶卷 東坡先生文集七十五卷詩集三十二卷附紀年錄一卷東坡墓誌銘一卷 詩經疏略八卷 四書賸言四卷 學蔀通辨前編三卷後編三卷續編三卷終編三卷 霽園文鈔六卷 千金寶要六卷 譯史記餘四卷 漁樵對問一卷 濟急仙方一卷 春雨雜述一卷 緯捃十四卷首一卷 玩止水齋遺稿四卷 竹書紀年一卷 夏小正集解四卷 小羅浮館詞六卷雜曲一卷 四書指月論語六卷孟子七卷 傲軒吟稿一卷 南翥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