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說存悔
书名《易說存悔》
书名 易说存悔
作者汪憲
版本编修邵晋涵家藏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汪憲撰。憲字千波,錢塘人。乾隆乙丑進士,官刑部陜西司員外郎。是書大旨謂學《易》期於寡過,欲過之寡,惟在知悔。悔存而兇吝漸消,可日趨於吉。故以“存悔”顏其齋,因以名其《易》說。蓋即耿南仲《周易新講義》以無咎為主之意。所說唯《上、下經》而不及《十翼》。前有《擬議》數條,譏自漢以來儒者說《易》之病在調停《經》、《傳》。文王作《彖辭》,今不求諸《彖》而執《彖傳》以解《彖》,是有孔子之《易》,無文王之《易》矣。周公作爻辭,今不求諸爻而執爻傳以解爻,是有孔子之《易》,無周公之《易》矣。孔子作《傳》,多取言外之意,當別為孔子之《易》,雖述而實作云云,亦朱子不可便以孔子之《易》為文王之《易》之舊說也。夫《傳》以翼《經》,必依《經》以立義,故《釋名》曰:“傳,傳也(案上傳字去聲,下傳字平聲),以傳示后人也。”朱子作《詩集傳》,不能不依《詩》立義。即分《大學》為一《經》十《傳》,亦不能曰此曾子所傳孔子之《大學》,此門人所傳曾子之《大學》也。何至於《易》乃曰孔子之《傳》必異於文王之《經》乎?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金國文具錄:一卷 沈氏四聲考:1卷 後漢書集解:120卷,卷首1卷 四庫全書總目及未收書目引得 杭州勝蹟雜錄:五卷 藝文類聚:100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 得天爵齋遺稿:1卷 補三國藝文志:4卷 樂律全書 佩蘭室詩集:1卷 榮縣志:[民國]:坿圖表17篇 敦艮吉齋詩存:2卷,文存四卷,附劫餘小錄一卷 正陽縣志:[嘉慶]:10卷 邵二雲先生年譜(邵晉涵) 資治通鑑全書:7種 通俗文:1卷,敘錄 癸巳類稿:15卷 括蒼金石志:12卷,續志4卷 煙嶼樓文集:40卷 冬心先生畫竹題記 後漢書注又補:1卷 駢體文鈔:31卷 東洲草堂金石跋:5卷 六藝流別:20卷 大清宣統政紀:43卷,勘誤表1卷 舊學蓄疑:1卷 豐鎬考信別錄:3卷 咸豐初朝邑縣志:3卷 虛直軒外集:6卷 嶺海焚馀:3卷 四印齋所刻詞:20種 海珊詩鈔:十一卷,附錄海珊詩鈔補遺兩卷 承德府志:[光緒]:60卷,首26卷 老子道德真經:2卷 漢射陽石門畫象匯考 樂素堂文集:八卷 藝經:一卷 新婦譜補:1卷 曲譜:不分卷 閻伯川先生言論輯要 翁文恭公日記 纓溪集:並附錄 繡像繪圖兒女英雄傳:8卷40回 史記評林:130卷 紫岩詞:1卷 方言疏證:13卷 畹香村會稿:8卷 魏論經書詩 古文辭類纂:75卷 校勘記 1卷 廣西全省輿地圖說 梅村詩集箋注:18卷 通經表:1卷 雙林鎮志:[民國]:32卷,首1卷 新鐫工師雕斲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三卷 榕村全集:47種 春秋剩義 歷代兵制:8卷 竹素園詩草:3卷 唐釋懷素苦筍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