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圖釋
书名《易經圖釋》
书名 易经图释
作者劉定之
版本江西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劉定之撰。定之字主敬,號呆齋,永新人。正統丙辰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謚文安。事跡具《明史》本傳。其書用古本,以《上、下經》及《十翼》厘為十卷。惟《象傳》則以《大象》為《象傳上》,以《小象》為《象傳下》,又與古本小異。然以為《象》分大小,猶之《雅》分大小,出於孔子所定,則於古無徵,不足信也。卷首列《先天》、《后天》諸圖,率同《本義》,惟不列《卦變圖》。蓋卦變之說從程子,不從朱子。亦不列《河圖》、《洛書》。蓋其說皆由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互推,不甚用奇偶方位。其《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圖》下注云:“此圖二《經》十《傳》,皆無明文可見。”又圖末總注云:“已上諸圖,昔者學《易》之家失其傳,而異端方士秘藏焉。邵子始復取歸於《易》。程子與之同時,而於《易傳》向置之不論,豈未嘗得見此於邵子歟?”。則雖堅主陳摶之學,而亦微覺其未安矣。《上經》、《下經》每卦六爻各總為一圖,各以儷偶之辭括其爻義,左右上下,以次排列,而以墨線分合交貫之,頗類坊本講章之節旨。《彖傳》則《上經》、《下經》各為一總圖,橫行六十四卦,而以卦德、卦象、卦體、卦變直列四格,以經文分隸之,如史家之年表;《大象》則以《大學》三綱領八條目橫行為綱,以經文相類者分配其下;《小象》則為列一韻圖,以三百八十四爻為經,四聲十九部為緯,如等韻之譜:皆與《經》義渺不相關。《文言》、《系辭》則或一節為一圖,或總括數節為一圖,各標其語脈相貫之處。《說卦傳》前數節,仍以先天、后天諸說作圖。其取象諸節,又作一表,經以八卦,緯以天象、地法、人身、物類、草木、鳥獸六格,填列《傳》文,亦毫無取義。《序卦》僅附《反對》一圖,而《雜卦》則不為圖,遂不置一語。蓋大旨在標六爻之義,馀皆蔓衍成書,取盈卷帙而已。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康熙甲子史館新刊古今通韻:12卷 元史氏族表:3卷 文廟從祀弟子贊:1卷 師亮詩草:初集 竇氏聯珠集:1卷 國朝姚江詩存:12卷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 湖墅小志:4卷 夢窗詞集:一卷,補遺一卷,小箋一卷 國朝歷科題名碑錄:[清順治丙戍科至光緒丙戌科]:附明洪武至崇禎各科 原子力書目(日文) 說文段注撰要:9卷 大清嘉慶十七年歲次壬申時憲書 胡刊通鑒正文校宋記:30卷,附錄3卷 鶴林玉露:16卷 抱朴子內篇 盥吟日草 蔡忠烈公遺集:1卷 江山縣志:[同治]:12卷,首1卷,末1卷 苗俗記聞:一卷 觀易外編:6卷,易向六卷 夏津縣志續編:[民國]:10卷,首1卷 遼史紀事本末:40卷,首1卷,末1卷 鞠叟公(陳杞)狀行略:1卷 爾雅音義:1卷 慶豐年五鬼閙鈡馗:一卷 易經古本:一卷 夏小正分箋:4卷 滬諺外編:2卷 恆產瑣言:1卷 浙志田賦略 山東(現行簡明)賦役全書 海東金石存考:1卷,待訪目1卷 經史動靜字音箋證 東周列國志:23卷108回 二十四史輯要:64卷,附總目,提要 皇明嘉隆兩朝聞見記 息園詩存:9卷 金粟如來詩龕集:4卷 幸魯盛典:四十卷 蓮花廳志:8卷,首1卷,末1卷 聖學先難編:六卷 玉牒初草: 2卷 將吏法言:8卷 黃縣志:[乾隆]:12卷 畫禪:1卷 漳浦縣志:[光緒]:19卷,續志1卷,再續志2卷 國朝全蜀貢舉備考:9卷(殘存卷1至4) 貞松堂吉金圖 事畧附記:1卷 崇安縣新志:[民國]:31卷,首1卷 萬國公法:4卷 盤隱山樵詩集:8卷 香譜:1卷 閒情偶寄:16卷 華陽國志:10卷 雲仙雜記:10卷 董巴胡王會刻印譜 關尹子:1卷 皇朝文獻通考:三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