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鑿度
书名《乾坤鑿度》
书名 乾坤凿度
作者喬松年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經部>易類>附錄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按《乾坤鑿度》,《隋、唐志》、《崇文總目》皆未著錄。至宋元祐間始出。《紹興續書目》有《倉頡注鑿度》二卷,后以鄭氏所注《乾鑿度》有別本單行,故亦稱此本為《巛鑿度》。程龍謂“隋焚讖緯,無復全書,今行於世惟《乾坤二鑿度》”者是也。其書分上、下二篇。上篇論四門四正,取象取物,以至卦爻蓍策之數。下篇謂坤有十性,而推及於蕩配、陵配。又雜引《萬形經》、《地形經》、《制靈經》、《蓍成經》、《含靈孕》諸緯文,詞多聱牙不易曉。故晁公武疑為宋人依托,胡應麟亦以為《元包》、《洞極》之流。而胡一桂則謂漢去古未遠,尚有祖述,有裨《易》教。評騭紛然,真偽莫辨。伏讀御制《題乾坤鑿度詩》,定作者后於莊子,而舉《應帝王篇》所云“儵忽、混沌”,分配乾坤太始,以推求鑿字所以命名之義。援據審核,折衷至當。臣等因考《列子》、《白虎通》、《博雅》諸書,皆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為氣、形、質之始,與《鑿度》所言相合。獨《莊子》於外篇《天地》略及“泰初有無”之語,而其他名目,概未之見。則儵忽、混沌,實即南華氏之變文,作《鑿度》者復本其義而緣飾之耳。仰蒙圣明剖示,精確不刊,洵永為是書定論矣。按《七經》緯皆佚於唐,存者獨《易》。逮宋末而盡失其傳。今《永樂大典》所載,《易》緯具存,多宋以后諸儒所未見,而此書實為其一。謹校定訛闕,釐勘審正,冠諸《易》緯之首,而恭疏其大旨於簡端。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東莊詩存 中國歷代地名要覽(讀史方輿紀要索引) 經傳攷證:8卷(卷1361-1368) 代數愛藝錄:16卷 湖南各縣調查筆記 三韓冢墓遺文目錄:1卷 稗乘 元曲選100種 嬰闇詩存:4卷,詩餘1卷 形景盦三漢碑□(左求右九):4卷 史記紀年考:3卷 禮記解詁:一卷,補遺一卷 黃公度先生詩箋:3卷 狂夫酒語:2卷 王右軍黃庭經放大本 左海經辨:2卷 姬侍類偶:不分卷 鄧石如法書選集 秦漢瓦當文字:48方 飲虹:5種 橘錄:3卷 毛詩徐氏音:一卷 白氏長慶集:71卷 義門題跋:一卷 唐宋三大詩宗集三種:5卷 林氏全集 澤州志:[康熙]:30卷 四史集一注解:10卷 [宋遼金元經撫方鎮年表]:6種,附1種 吹劍錄:1卷 曹月川先生遺書:10種 南燼紀聞録:1卷 清儒學案:208卷 且頑七十歲自叙 文字源流考:1卷,附 一廬存稿:4卷,附一廬卓亡姬錄,卓亡姬詩 石湖紀行三錄 冠縣志:[道光]:10卷 鴛鴦牒:1卷 崔韶墓志(武周聖曆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國朝畫家書:4卷 援鶉堂筆記:五十卷 春秋繁露義證:17卷,並卷首 國雅:二十卷,續集四卷,國雅品一卷 大清孝定景皇后事略:1卷 章氏遺書 安天論:1卷 史记:130卷 水經:二卷 快雨堂詩稿 九峯山志:5卷 柳塘詩鈔:前後集30卷 顧氏文房小說:40種 玉堂舊課:1卷 增補五子性理四書 南華真經:10卷 自怡軒詩:二卷 散原精舍詩:二卷 相臺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1卷 唐會要: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