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川易說
书名《豐川易說》
书名 丰川易说
作者王心敬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王心敬撰。心敬字爾輯,鄠縣人。乾隆元年薦舉賢良方正,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罷。心敬受業於李容,而謹嚴不逮其師。所注諸經,大抵好為異論,《書》及《春秋》為尤甚。惟此編推闡易理,最為篤實。其言曰:“學《易》可以無大過,是孔子明《易》之切於人身,即是可以知四圣人系《易》之本旨,并可以識學《易》之要領。”又曰:“《易》是道人事之書,陰陽消長,只是借來作影子耳。故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於陰陽消長處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真。若徒泥陰陽消長而無得於切己之人事,亦屬捕風捉影。”又曰:“置象言《易》,是謂懸空。執象舍義,是為泥跡。象義雙顯,則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又曰:“《中庸》一書,是子思為當日之言道者視為高深玄遠,故兩引《中庸》之說以明道。《易翼》十篇,是孔子為當日之言《易》者視為高深玄遠,故重申易簡之說以明《易》。后儒往往索諸隱深,欲以張皇《易》妙而不知反失其本旨。”又曰:“若《易》不關象,不知義於何取;不屬卜筮,不知設蓍何為。”又曰:“學者讀《易》不知求設教之本旨,讀書不知《洪范》經世之宏猷,每於《河圖》、《洛書》穿鑿附會,何切於實事實理?”又曰“大抵漢唐之《易》,只成訓詁。宋明之《易》,多簸弄聰明。訓詁非《易》而《易》在,聰明亂《易》而《易》亡”。又曰:“義言象占,同體共貫,廢一不得,泥一不得。后儒紛紛主象、主數、主理、主卜筮、主錯綜之變,是舍大道而入旁蹊”云云。其說皆明白正大,故其書皆切近人事,於學者深為有裨。至於互卦之說,老陰、老陽始變之說,錯綜之說,卦變之說,皆斥不信,并《左氏》所載古占法而排之。雖主持未免太過,要其立言之大旨,則可謂正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儒門法語輯要一卷 陶子師先生集四卷首一卷南崖集四卷首一卷 聊齋志異新評十六卷 徐靈胎醫學全書 西法策學彙源初集十卷二集十三卷 妙法蓮華經臺宗會議七卷 紅蕉詞一卷 唐市徵獻録續編二卷 洹詞十二卷 養性延命録一卷 呻吟語六卷 勝朝殉揚錄二卷 一元真宰十卷 濯絳宧存稿噙椒詞一卷 [乾隆]永嘉縣志二十六卷 赤城集十八卷 增刪卜易□□卷 閨門學史不分卷 法律學綱領六章 勝朝遺事初編六卷 廣漢魏叢書九十六種 復初齋文集三十五卷 養素居詩初編一卷二編一卷 韋蘇州詩集二卷 燕蘭小譜五卷附海漚小譜一卷 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四十種 [光緒]湖南圖說不分卷 悟蘭唫一卷滇游草一卷東瀛草一卷東游文藁一卷 小兒推拿秘訣不分卷 貴池二妙集五十一卷 萬物吹累室類稿外編 明史藳三百十卷目錄三卷 國子先生全集古文鈔十卷駢體文鈔八卷詞鈔七卷詩鈔十八卷 王鴻翥堂丸散膏丹集不分卷 無量義經一卷 國朝畫徵録三卷續録二卷 李氏五種 中州集十卷首一卷中州樂府二卷 内科新説二卷 韻詁五卷補遺五卷 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 讀例存疑五十四卷 活物學二卷 周官精義十二卷 金石錄三十卷 慎盦文鈔二卷詩鈔二卷 新鐫四書釋義旁訓不分卷 幼學須知句解四卷 [光緒]歸州志十卷首一卷 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 韋廬詩內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外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性理體注補訓解八卷 兩漢策要十二卷 三省入藏程站紀一卷 淨土聖賢錄九卷 容城三賢文集三種十二卷 雲棲法彙二十八種七十四卷 孫宗伯集十卷 粵雅堂叢書三編三十集一百八十種一千三百四十七卷 校訂困學紀聞三箋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