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杨载作《诗解序》。

公元1322年 四月
十六日,杨载《诗解序》

此序又见于诗法家数《诗法源流》中,或题作《诗法源流序》历代诗话卷四十亦引其文,题作《律诗法》,以其序考之,当是出自怀悦编辑之《诗法源流》。今人张健《元代诗法校考》一书考之甚详。杨载序曰:“予年少从叔父杨文圭游西蜀,间抵成都,过浣花溪,求工部杜先生之祠而观焉。有主祠者,曰工部九世孙杜举也,居于祠之后。予造而问之曰:‘先生所藏诗律之重宝,不犹有存者乎?’举曰:‘吾鼻祖审言,以诗鸣于当世。厥后言生闲,闲生甫,甫又以诗鸣,至于今源流益远矣。然甫不传诸子,而独于门人吴成、邹遂、王恭传其法。故予得传之三子者,虽复先世之重宝,而得之亦不易也。今子之自远方而来也,敢不以三子所授者为子言之?子其谨之哉!’予遂读之,朝夕不置,久之恍然有得,益信杜举所云非妄也。京城陈氏子,有志于诗,故书举之传余戒余者以贻之。时至治壬戌初元四月既望杨仲弘序。”“壬戌”为至治二年。诗法家数,旧题杨载撰,又名《杨仲弘诗法》《杨仲弘诗教》。常见版本有历代诗话本。四溟诗话卷三:“杨仲弘律诗三十四格,谓自杜甫门人吴成、邹遂传其法。然窘于法度,殆非正宗。”四库提要卷一九七:“《诗法源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末有至治壬戌杨载旧序一篇,称少年游浣花草堂,见杜甫九世孙杜举,问所藏诗律。举言甫之诗法不传诸子,而传其门人吴成、邹遂、王恭。举得之于三子,因以授载。其说极为荒诞。所载凡五言律诗九首,七言律诗四十三首,各有吴成等注释。标立结上生下格、拗句格、牙镇格、节节生意格、抑扬格、接顶格、交股格、纤腰格、双蹄格、续腰格、首尾互换格、首尾相同格、单蹄格、应句格、开合格、开合变格、叠字格、句应句格、叙事格、归题格、续意格、前多后少格、前开后合格、兴兼比格、兴兼赋格、比兴格、连珠格、一意格、变字格、前实后虚格、藏头格、先体后用格、双字起结格,凡三十三格。其谬陋殆不足辨。杨载序俚拙万状,亦必出伪托。然其书乃作第三卷。前二卷则一为元人论诗之语,分标傅若金等姓名。一为选录汉、魏、晋诗,题傅若川次舟编。卷末又有嘉靖癸未邱道隆后序,称宪伯荆南王公用章,取《诗法源流》,增入古人论述与诗足法者,厘为三卷云云。然则此书为王用章所辑。诸家著录,有作傅若金撰者,当以开卷第一篇题若金名,因而致误耳。”四库提要卷一九七:“诗法家数一卷,旧本题元杨载撰。……是编论多庸肤,例尤猥杂。如开卷即云:‘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云云。殆似略通字义之人,强作文语,已为可笑;乃甫隔一页,忽另标一题曰《诗学正源》,题下标一纲曰:‘风、雅、颂、赋、比、兴’。纲下之目又曰:‘诗之六义,而实则三体。风、雅、颂者,诗之体;赋、比、兴者,诗之法。故兴、比、赋者,又所以制作乎风、雅、颂者也。凡诗中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然风之中有赋、比、兴,雅、颂之中亦有赋、比、兴’云云。载在于元号为作手,其陋何至于是?必坊贾依托也。”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