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撰成《楚辞集注》约在是冬。

公元1198年 冬
朱熹撰成《楚辞集注》约在是冬。

熹自序云:“盖自屈原离骚,而南国宗之,名章继作,通号楚辞。大抵皆祖原意,而离骚深远矣。窃尝论之,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抆泪讴吟于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于彼此之间天性民彝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于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然自原著此词,至汉未久,而说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盖未能免,而刘安班固贾逵之书世复不传。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今亦漫不复存,无以验其说之得失。而独东京王逸《章句》与近世洪兴祖《补注》并行于世,其于训诂名物之间则已详矣,顾王书之所取舍,与其题号离合之间多可议者,而洪皆不能有所是正。至其大义,则又皆未尝沉潜反复、嗟叹咏歌,以寻其文词指意之所出,而遽欲取喻立说,旁引曲证,以强附于其事之已然。是以或以迂滞而远于性情,或以迫切而害于义理,使原之所为抑郁而不得伸于当年者,又晦昧而不见白于后世,予于是益有感焉。疾病呻吟之暇,聊据旧编,粗加檃括,定为《集注》八卷,庶几读者得以见古人于千载之上,而死者可作,又足以知千载之下有知我者,而不恨于来者之不闻也。呜呼悕矣,是岂易与俗人言哉!”按,关于朱熹之作《楚辞集注》,或以为乃感于赵汝愚之卒。杨楫《楚辞集注跋》:“庆元乙卯,楫侍先生于考亭精舍。时朝廷治党人方急,丞相赵公谪死于永,先生忧时之意屡形于色。忽一日,出示学者以所释楚辞一篇。楫退而思之,先生平居教学者,首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次而《六经》,又次而史传。至于秦、汉以后词章,特余论及之耳。乃独为楚辞解释其义,何也?然先生终不言,楫辈亦不敢窃而请焉。”困学纪闻卷十八:“南塘《挽赵忠定公》云:‘空令考亭老,头白注离骚。’”齐东野语卷三《绍熙内禅》:“汝愚永州安置,至衡州而卒。朱熹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郡斋读书志附志》:“公(朱熹)之加意此书,则作牧于楚之后也。或曰有感于赵忠定之变而然。”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