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孟郊在京从调选。

公元801年 三月
韩愈孟郊在京从调选。

韩愈将归洛阳,作《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孟郊溧阳尉,经洛阳韩愈《送孟东野序》。【送孟东野序】《文章轨范》卷七:“此篇凡六百二十余字,‘鸣’字四十,读者不觉其繁,何也?句法变化,凡二十九样,有顿挫,有升降,有起伏,有抑扬。如层峰迭峦,如惊滔怒浪。无一句怠慢,无一字尘埃。愈读愈可喜。”义门读书记卷三二:“只说文章如何关系,便有酸气。旁见侧出,突兀峥嵘。”《崇古文诀》卷七:“曲尽文字变态之妙。”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七:“一‘鸣’字成文,乃独倡机轴,命世笔力也。前此惟汉书萧何韩信用数十‘亡’字。”又云:“此篇将牵合入天成,乃是笔力神巧,与《毛颖传》同而雄迈过之。”又引唐顺之曰:“此篇文字错综立论乃尔,奇则笔力固不可到也。”《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卷一一:“拉杂散漫,不作起,不作落,不作主,不作宾,只用一‘鸣’字跳跃到底。如龙之变化曲伸于天,更不能以逐鳞逐爪观之。”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卷四:“从物声说到人声,从人声说到文辞。从上古之文辞,历数以下说到有唐。然后转落到东野,位置秩然。而出以离奇惝恍,使读者河汉其言,其实法律谨严,无逾此文也。”《古文眉诠》卷四九:“以一‘鸣’字做骨,以一‘善’作低昂,其手法变化在‘鸣’字,其线索抽牵,却在‘善’字。”《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凭空结撰,除‘其存而在下’及‘东野之役于江南’一二语外,未尝粘定东野。究之言物、言人、言乐、言天时、言本朝善鸣者,及言李、言张,无非为东野发议。自首至尾,不肯使一直笔。顿挫抑扬,离合缓急,无法不备,而又变化诡谲,不可端倪,那得不横绝古今!”《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六:“文以‘鸣’字为骨,先以‘不平则鸣’句提纲,通篇言物之鸣及古人之鸣、今人之鸣,总不出‘不平则鸣’之意。文成法立,奇而不诡于正。”《古文雅正》卷八:“世之汩没于时文久矣,不但无志于道,即肆力于古求可传者亦少焉,故登此文以鼓之。至其文之变化离奇,独出格调,尤令人有舞蹈之乐。”《求阙斋读书录》卷八:“天择物之善者假之鸣,其为鸣盛与鸣不幸,惟天之所命耳。文之立意如此。征引太繁,颇伤冗蔓。”《古文辞类纂选本》卷六:“此篇为昌黎集中之创格,举天地人物,尽以‘鸣’字括之,至孔子之徒亦指为善鸣,则真有胆力矣。文无他妙巧,但以气行,然须观其脱卸处、笋接处,觅得关头,则读此便大有把握。”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