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隐居大匡山,从赵蕤学,时蕤方著《长短经》。

公元716年 本年
李白隐居大匡山,从赵蕤学,时蕤方著长短经

唐诗纪事卷一八引《彰明逸事》:“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赵蕤《长短经叙》:“恐儒者溺于所闻,不知王霸殊略,故叙以长短术,以经纶通变者。创立题目,总六十三篇,合为十卷,名曰长短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长短经卷六:“自隋开皇十年庚戌岁灭陈,至今开元四年丙辰岁,凡一百二十六年,天下一统。”书当成于本年或稍后,姑系于此。李白赵蕤游亦当在本年前后。新唐书艺文志三:“赵蕤《长短要术》十卷。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赵蕤者,梓州盐亭县人也。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妻俱有节操,不受交辟。撰长短经十卷,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四库提要卷一一七:“长短经九卷,唐赵蕤撰。是书皆谈王伯经权之要,成于开元四年。自序称凡六十三篇,合为十卷。《唐志》晁公武《读书志》,卷数并同。……然仅存九卷。……刘向战国策,称或题曰《长短》。此书辨析事势,其源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虽因时制变,不免为事功之学,而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故不悖于儒者,其文格亦颇近荀悦申鉴、刘邵人物志,犹有魏、晋之遗。唐人著述,世远渐稀,虽佚十分之一,固当全璧视之矣。”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