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兵

清代军队的一种。努尔哈赤始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后因部属增多,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专统率满人。正黄、正白和镶黄称为上三旗,是清帝自己直接统率的亲军;其余五旗,称为下五旗,由满洲贵族统率。到皇太极时,先后又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以统率所属的蒙古人和汉人。共为二十四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清统一中国后,八旗兵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 (京营兵)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兵”, “禁卫兵”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选上三旗中才武出众者组成,分班入值禁中,由领侍卫府统领。“兵卫”建制有:八旗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由绿营兵组成的五城巡捕营亦附属之),内府三旗(上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驻防兵”则根据驻防地的轻重,确定驻兵人数之多寡。各省城以及各城镇要地,分别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职,负责统领。八旗兵初为清军主力,清中叶以后,日益腐朽,至清末逐渐瓦解。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