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素览书,即日出之。

公元467年 本年
景素览书,即日出之。

”春泓按,《宋书•明帝纪》说:“(泰始二年九月)庚戌,以太子左卫建平王景素为南兖州刺史。”又说:“(泰始三年八月)壬寅,以领军沈攸之行南兖州刺史,率众北讨。”这说明刘景素的南兖州刺史位置被沈攸之替代了。刘景素在泰始二年九月至三年八月期间担任南兖州刺史,姑且把江淹狱中上书定于泰始三年。关于狱中上书,这在西汉有邹阳著名的《狱中上书自明》、后汉有蔡邕《戍边上章》,都以带罪之身上书申诉,辩白冤屈,以企求获得宽恕。近代如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孔熙先于狱中上书等,都可视作“狱中上书”这一独特文体的一脉相承。当身陷囹圄或流徙边陲之时,恐慌笼罩着士人的内心,自身命悬一线,而满腹的才学本想卖给帝王家,如今非但未能“沽之哉”,而且连性命也搭进去了,用儒家的观念来讲,不仅未能“兼济天下”,而且连“独善其身”亦落空了,人生将面临着全盘的失败,所以士人心内如汤煮,在此时用狱中上书的方式,想捞救命稻草,其痛苦哀怨悔恨甚至绝望浓缩于文中,同时一丝侥幸求生的复杂心理,亦在其书中毕现无遗。想古来有多少囚犯,只要粗通文墨,当刽子手的屠刀就要落下之际,他们都会本能地写出申冤和乞求宽恕的书信,然而大多没有邹阳江淹那么幸运,大抵都泥牛入海无消息,犹如被宰杀的牛羊鸡鸭临死前的几声哀鸣,转瞬就归于沉寂。而前有周朗所谓“凡士之置身有三耳:一则云户岫寝,栾危桂荣,秣芝浮霜,翦松沉雪,怜肌蓄髓,宝气爱魂,非但土石侯卿,腐鸩粱锦,实乃伫意天后,睨目羽人。次则刳心扫智,剖命驱生,横议于云台之下,切辞于宣室之上,衍王德而批民患,进贞白而鸩奸猾,委玉入而齐声礼,揭金出而烹勍寇,使车轨一风,甸道共德,令功日济而己无迹,道日富而君难名,致诸侯敛手,天子改观。其末则餍𥹋而出,望旃而入,结冕两宫之下,鼓袖六王之间,俯眉胁肩,言天下之道德,瞋目扼腕,陈从横于四海,理有泰则止而进,调觉忤则反而还,闲居违官,交造顿罢,捐慕遗忧,夷毁销誉,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凡此三者,皆志士仁人之所行,非吾之所能也”,此与江淹的“君子之行”相近,可见当时士人均以高蹈为最上境界。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