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沙门释道泰及西域沙门浮陀跋摩共译《阿毘昙毘婆沙》

公元437年 四月
凉州沙门释道泰及西域沙门浮陀跋摩共译《阿毘昙毘婆沙》一百卷,至己卯岁(439)始成。

佚四十卷,至梁仅存六十卷。《出三藏记集》卷二注曰:“丁丑岁四月出,至己卯岁七月讫。右一部,凡六十卷。晋安帝时,凉州沙门释道泰,共西域沙门浮陀跋摩,于凉州城内苑闲豫宫寺译出。初出一百卷,寻值凉王大沮渠国乱亡,散失经文四十卷。所余六十卷,传至京师。”卷十释道梴《毘婆沙经序》曰:“时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周流敷化,会至凉境。其人开悟渊博,神怀深邃,研味钻仰,逾不可测。遂以乙丑之岁四月中旬,逾凉城内苑闲豫宫寺,请令传译。理味沙门智嵩、道朗等三百余人,考文详义,务存本旨,除烦即实,质而不野。王亲屡回御驾,陶其幽趣,使文当理诣,片言有寄。至丁卯岁七月上旬都讫,通一百卷。会凉城覆没,沦湮遐境,所出经本,零落殆尽”。案,乙丑岁为425年,丁卯岁在427年,其间并无平凉事。所谓“大沮渠国乱亡”,“凉城覆灭”,当指439年北魏伐北凉,沮渠牧犍率文武五千人降魏之事,其时岁在己卯,年在北凉永和(又作承和)七年。检释慧皎高僧传卷三《宋河西浮陀跋摩传》有“浮陀跋摩……是蒙逊已死,子茂虔袭位。以虔承和五年(437)岁次丁丑四月八日,即宋元嘉十四年于凉州城内闲豫宫中,请跋摩议焉。……凡一百卷。……有顷,魏虏拓跋焘(即魏太武帝)西伐,梁土崩乱,经书什物,皆被焚荡,遂失四十卷,今唯有六十存焉”之语,故知其事当在永和年间,至永和七年伐梁之际散佚。三文之中,高僧传言之最切,且于史皆合,故从之。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