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皎然《诗式》卷一《文章宗旨》谈及“曩者尝与诸公论康

公元423年 本年
皎然诗式卷一《文章宗旨》谈及“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云云,所谓“真于情性”,盖指谢灵运因接受佛学而“净化”了内心世界,虽然其高门的自负一贯耿耿于怀,但是却超越了玄学和儒学的思维惯性,使得其情性不致过多地受后天思想观念的萦绕或侵扰,这在同属释家的皎然看来,就是“真于情性”。

而表现在这一首诗里,谢氏几乎忘我地叙述山行过程中所见的各种物象,进一步消减慧远诗中谈理的成分,而最后“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他有意将作者主体的情思损之又损,如钟嵘所谓“寓目辄书”,使得外界景物不受主观意志和成心的干扰,因此而得以比较充分和真切的呈现。譬如其《石门岩上宿诗》说:“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自然的声响,犹如天籁,善于欣赏者惟在于摒除杂念,悉心聆听;《过始宁墅诗》说:“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登池上楼》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江中孤屿诗》曰:“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观这些诗句中,譬如“抱”、“媚”、“生”、“变”、“趋”和“媚”诸动词,似乎其动作主体都各有生命和灵性,而这种生命和灵性又并非诗人直接武断地赋予所描写的客体之上,而是属于客体在主体观照之下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这就与玄言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