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作《贾逵诔》。

公元101年 是年
刘珍《贾逵诔》

刘珍(? —126),一名宝,字秋孙,或作秘孙,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少好学,曾与刘騊駼、马融等“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与刘騊駼作《建武已来名臣传》。曾为谒者仆射,迁侍中、越骑校尉卫尉宗正,卒于官。“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辩万物之称号云”。(《后汉书•文苑列传》卷八十上)《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东观汉记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记注至灵帝,长水校尉刘珍等撰。”同书卷三十五:“后汉《刘珍集》二卷,录一卷。”永瑢等:“东观汉记二十四卷。案东观汉记《隋书•经籍志》长水校尉刘珍等撰。今考之范书,珍未尝为长水校尉,且此书刱始在明帝时,不可题珍等居首。案范书《班固传》云,明帝始诏班固睢阳令陈宗、长陵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纪二十八篇。此《汉记》之初创也。刘知己《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安帝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建武,讫永初。范书《刘珍传》亦称邓太后诏珍与刘騊駼作《建 武以来名臣传》。此《汉记》之初续也。史通又云,珍、尤继卒,复命侍中伏无忌与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与《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元嘉元年,复令大大夫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入安、思等后。《儒林传》崔篆诸人。寔、寿又与议郎延笃杂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郑众蔡伦等传凡百十有四篇,号曰《汉记》。范书《伏湛传》亦云,元嘉中,桓帝诏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延笃传》亦称笃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此《汉记》之再续也。盖至是而史体粗备,乃肇有《汉记》之名。史通又云,熹平中,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卢植著作东观,接续纪传之可成者。而邕别有《朝会》《车服》二志,后坐事徙朔方,上书求还,续成十志。董卓作乱,旧文散逸。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纪。案范书《蔡邕传》,邕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多不存。《卢植传》亦称,熹平中,植与邕、说并在东观,补续《汉记》。又刘昭补注《司马书》,引《袁崧书》云,刘洪与蔡邕共述《律历纪》。又引《谢承书》云,胡广博综旧仪,蔡邕因以为志。又引《谢沈书》云,蔡邕引中兴以来所修者为《祭祀志》。章怀太子范书注,称邕上书云‘臣科条诸志,所欲删定者一,所当接续者四,前志所无,臣欲著者五’。此《汉记》之三续也。其称东观者,后汉书注引《洛阳宫殿名》云,南宫有东观。范书《窦章传》云,永初中,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盖东汉初,著述在兰台。至章、和以后,图籍盛于东观,修史者皆在是焉,故以名书。《隋志》称书凡一百四十三卷,而《新、旧唐书志》则云一百二十六卷,又录一卷,盖唐时已有阙佚。《隋志》又称是书起光武,讫灵帝。今考列传之文,閒纪及献帝时事,盖杨彪所补也。晋时以此书与史记汉书为三史,人多习之。故六朝及初唐人隶事释书,类多征引。自唐章怀太子集诸儒注范书,盛行于代,此书遂微。北宋时尚有残本四十三卷。赵希弁读书附志、邵博闻见后录,并称其书乃高丽所献,盖已罕得。南宋《中兴书目》则止存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冯异、祭遵、景丹、盖延九传,共八卷。有蜀中刊本流传,而错误不可读。上蔡任涔始以秘阁本雠校,罗愿为序行之,刻版于江夏。又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所见本,卷第凡十二,而阙第七、第八二卷。卷数虽似稍多,而核其列传之数,亦止九篇。则固无异于《书目》所载也。自元以来,此书已佚。《永乐大典》于邓、吴、贾、耿诸韵中,并无《汉记》一语。则所谓九篇者,明初即已不存矣。”(《四库提要》卷五十)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