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五十四岁,作《法言》《自序》,续《史记》。

公元1年 是年
扬雄五十四岁,作《法言》《自序》,续史记

《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赞曰:雄之《自序》云尔。”按,《汉书•扬雄传》分作前后两大部分,开头至“号曰《法言》”,如《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下颜师古注所云“自《法言》目之前,皆是雄本《自序》之文也”,自“赞曰”至结束为班固所为。《自序》中言及“《法言》文多不著,独著其目”以下,由班固言“雄之《自序》云尔”观之,当亦属扬雄《自序》中文。此《自序》体例仿司马《太史公自序》扬雄一生写作以模仿为业,王充《论衡•须颂篇》卷二十云“司马子长记黄帝以至孝武,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刘知己《史通•古今正史》卷十二则径称扬雄“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则颇疑其《自序》乃为所续史记而作。王、刘谓扬雄史记“至哀、平”或“迄于哀、平间”,《自序》中言汉帝刘欣称“哀帝”,则作《法言》《自序》、续史记在平帝世无疑,确年难详,姑系于平帝即位之年。王充:“扬子云作《法言》,蜀富人赍钱千万,愿载于书。子云不听,夫富无仁义之行,〔犹〕圈中之鹿,栏中之牛也,安得妄载?”(《论衡•佚文篇》卷二十)桓谭:“王公子问:‘扬子云何人邪?’答曰:‘扬子云才智开通,能入圣道,卓绝于众,汉兴以来,未有此人也。’国师子骏曰:‘何以言之?’答曰:‘通才著书以百数,惟太史公广大,其余皆藂残小论,不能比之子云所造《法言》太玄经也。《玄经》,数百年外,其书必传。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老子其心玄远,而与道合。若遇上好事,必以《太玄》《五经》也。'”(太平御览卷六百零二引新论)永瑢等:“《法言集注》十卷,通行本,汉扬雄撰,宋司马集注。雄有方言,光有《易说》,皆已著录。考《汉书•艺文志》儒家,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注曰:‘《法言》十三。’雄本传具列其目,曰:《学行》第一、《吾子》第二、《修身》第三、《问道》第四、《问神》第五、《问明》第六、《寡见》第七、《五百》第八、《先知》第九、《重黎》第十、《渊骞》第十一、《君子》第十二、《孝至》第十三。凡所列汉人著述,未有若是之详者,盖当时甚重雄书也。自程子始谓其曼衍而无断,优柔而不决。苏轼始谓其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至朱子作《通鉴纲目》,始书‘莽大夫扬雄死’,雄之人品、著作,遂皆为儒者所轻。若北宋之前,则大抵以为孟、荀之亚,故光作潜虚以拟《太玄》,而又采诸儒之说以注此书。考自汉以来,有侯芭注六卷,宋衷注十三卷,李轨解一卷,辛德源注二十三卷,又有柳宗元注、宋咸广注、吴秘注。至光之时惟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之注尚存,故光裒合四家,增以己意。原序称各以其姓别之,然今本独李轨注不署名,余则以‘宗元曰’、‘咸曰’、‘秘曰’、‘光曰’为辨,盖传刻者所改题也。旧本十三篇之序列于书后,盖自《书序》诗序以来,体例如是。宋咸不知《书序》为伪孔传所移,诗序毛公所移,乃谓‘子云亲旨反列卷末,甚非圣贤之旨,今升之章首,取合经义。其说殊谬,然光本因而不改,今亦仍之焉。”(《四库提要》卷九十一)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