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洗高悟,露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荧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独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释】:
①溥:唐床时咸阳古楼名。
②土花:青苔。
③劝:催促。
④敛步:脚步很轻。
⑤华堂:精美的厅堂。
⑥笼巧妆金:因笼子小巧而涂金色。
⑦促织:蟋蟀。
⑧渠:它。
【译文】:
月光清澈如水,沐浴着高高的梧桐林。夜露润湿幽暗的秋草,宝钗楼外秋意正深。青苔沿着墙根伸展,忽见一个萤火虫坠下墙阴。静静地听着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声声凄凉。它并不是为了寻求伴侣,而是殷勤地督促妇女织布做衣,可谓费尽了苦心。曾记得孩提时,小伙伴相互招呼着,提着灯笼四处搜寻蟋蟀。端水灌进蟋蟀的洞穴里,又放轻脚步仔细听着,追寻逃跑蟋蟀的声音。任凭月光花影铺了满身,独自一个人也要追踪。将逮到的蟋蟀兴致勃勃地带到精美的厅堂参加戏斗,与他人的蟋蟀决一雌雄,亭台般的小笼小巧而涂金色。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雅兴已经没了。蟋蟀正在我的床下发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我这孤独的人哀叹悲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为咏物怀旧。据姜夔《齐天乐》题序载,这首词为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作者与姜夔等人在张达可家会饮时,闻蟋蟀声有感而成。本词上片写蟋蟀生活的环境及听其叫声时的感受。“月洗”三句,写促织的栖身地。“土花”二句,以萤火来陪衬促织。萤火之光极细微,借这一物象的妙处有三:一是暗示出蟋蟀所在之具体地点,二是衬出夜之阴暗宁静,三是传神地刻画出人的主体感受。“静听”二句,写听蟋蟀叫声后的主体感受,扣紧“促织儿”这一词题的题面,觉得声声凄凉。“争求”三句,引入织妇,以织妇的“晓机”衬托自己的“孤吟”。下片追忆儿时捉蟋蟀、斗蟋蟀的情趣,反衬今日的孤独苦闷、有淡淡的感伤情怀。“儿时”五句,夜捉促织,描写得细腻生动,将儿童生活的天真烂漫刻画得栩栩如生,使全词生色不少。“携向”二句,戏斗促织。“今休说”三句,追忆往昔,对比今日,自伤孤寂。贺裳极推崇本词,他在《皱水轩词鉴》中说到:“不惟曼声胜其高调,兼形容处,心细如丝发,皆姜词之所未发”。此词与姜夔《齐天乐·咏蟋蟀》作于同时,可称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