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北和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初见于西周,春秋战国时广为使用。《后汉书·西羌传》:“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史记·匈奴列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或说:“随世异名,因地殊号……曰戎曰狄,皆中国人所加之。”(《观堂集林》13)西周时犬戎最大,幽王十一年(前771),与西戎、申侯联合,杀幽王。周室东迁,后其地为秦所并。秦穆公得由余,伐戎王,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以后,诸戎相继为秦、楚、晋(韩、赵、魏)、燕国所并。战国末年,匈奴兴起,部分并入匈奴,或向西迁移。以游牧为主,有的有城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说,为我国古代单独存在过的一个民族,居西方,发祥于陇山东西和泾、洛上游,西周后迁往各地,春秋战国时为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