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领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首领名。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正式规定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以及该单位首领牛录章京(前称※牛录额真)的汉文名称,俱称为佐领。雍正四年(1726),颁给佐领图记以作文移印信。八旗制度初定,每旗下设五甲喇(参领),每甲喇下设五牛录(佐领)。八旗终清不变,佐领之数则常更。佐领额,入关前发展很快,入关后尤以康熙朝为甚。至乾嘉时为满洲八旗681,八旗蒙古204,八旗汉军266,总计1151佐领。若按其分类统计:则有勋旧佐领99,世管佐领705,公中佐领283,族中承管佐领42,互管佐领15,其它7。编制以丁定额,时有变化,先后定以300、200、130—140丁不等。每佐领设佐领1员,骁骑校1员副之,以管理户口、田宅、兵籍诸事。其职位颇崇,为四品官,常例有以极品大员兼摄。其承职可分为世袭制和公举制。前者为世职之一,是佐领制度的基础。凡承袭:勋旧佐领在原立佐领人子孙中挑选,世管佐领在管过佐领人子孙中拣任。缺出,不论其子孙有无官职,均拟定正、陪、列名的候选名单,加注马步箭考语。带领引见,经皇帝朱圈者为准。参见“牛录”(3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