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四十三起义

清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又称“苏四十三事件”。是时吏治败坏,贪污成风,循化地区连年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加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门宦)、老教(花寺门宦)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实行“赦一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镇压新教。二十七年,将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回族)驱逐出循化;二十八年,建立循化厅(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加强统治;三十四年(1769),又以“重罪”发其首领※贺麻路乎(撒拉族)至新疆乌鲁木齐给官兵为奴;封闭新教清真寺等,使矛盾激化。四十六年(1781),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均撒拉族)领导下,攻占老教众多村庄,控制大部分撒拉地族区。清陕甘总督勒尔谨派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率兵前往弹压,扬言“为老教作主”,“尽洗新教”,苏四十三等被迫举行反清起义,于三月十八日、十九日杀死新柱、杨士玑及所带官兵;二十一日攻占河州城(今甘肃临夏西南)。守城清军、官吏或死或逃。回、东乡等族人民也纷起响应,在战斗中韩二个中炮身亡。起义军发展至2千余人,进抵兰州西关,围城求释马明心。布政使王廷赞施缓兵之计,强令马明心登城“劝退”,计不得逞,遂杀马明心于城头,义军战士义愤填膺,大举攻城。清廷命阿桂率京师精兵、川兵等合围。起义军退守华林山,失利,六月,苏四十三壮烈牺牲。七月,清军放火焚山,退入华林寺死守的义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