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考异

    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于元丰七年(1084)奏进。光撰《资治通鉴》,采摭繁富,往往一事用三四出处写成。稗官喜造虚言,正史亦不都是实录,其间传闻异词,势所难免。既择可信者从之,又参考异同,辨证谬误,以明去取之故,别为此书。不论实录、正史或杂史、小说,皆所取材,考订精密。修史之家,自撰一书,说明所以去取之故,为光所首创,开一史家著作未有之先例。其后不少学者沿用其法,以考订史事的得失。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皆效其法,但却未另著一书,而是考订得失散附各条之下。此书原与《资治通鉴》别行,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始散入各文之下,然有漏略。苏城汪氏有宋刊本,有明初刊本,许氏有单行考异本,刘攽云有单行足本,似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刊本。明《南雍志》有考异三十卷板,另有广雅书局本,光绪十四年(1888)长沙杨氏刊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校刊资治通鉴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