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亭五种

    六十五卷。清曹寅(1658-1712)编。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蒙古汉军正白旗,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世居沈阳。官江宁织造通政史,并视两准盐政。因其父尝于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绿荫可爱,便建一小亭,名为“楝亭”。用作藏书赏画之处。曹寅从政之余以校勘购书为乐,往来于书肆问,所藏之书以宋元版本较多。与朱彝尊交往甚密,曝书亭之书,曹寅皆抄有副本。如《宋朝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太平寰宇记》、《三朝北盟会编》、《崇祯长编》等,皆为手抄。刻有《楝亭藏十二种》。又收集古今文字音韵学之书《玉篇》、《广韵》、《类编》、《集韵》、《礼部韵略》等刊刻行世,名曰《楝亭五种》。南朝顾野王著《玉篇》,体例仿《说文》部首次序,以义相聚,分五百二十四部,解说详备。宋陈彭年、丘雍等奉敕撰《重修广韵》,增广隋陆法言的《切韵》而成,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引征内容不仅出自经史子集,还兼采小说、杂记等,为研究中古音的重要依据。至景祐四年(1037年)太常博士宋祁认为陈彭年所定《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因诏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等依例刊修《广韵》而成《集韵》,改并《广韵》独用韵为同用的有十三处,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个,较《广韵》多出二万余字。并罗列很多重文异体字。文字训义,以许慎《说文》为本,注音用反切,有胜《广韵》之处。《礼部韵略》为景德时所修《韵略》的修定本。是当时科举取仕所用的官韵范本。该书收字九千五百九十个,韵部分合与《集韵》相同。此书的作用在音不在义,因此字义训释极为简略。《礼部韵略》原本不存,所见均为后人修定本。《类篇》旧题为司马光撰,此书在每个部首之前先排列《说文》对这个部首的诠释,然后再对本部中的文字加以解说。它象《玉篇》一样,以音义为重,并不逐字分析形体结构。从全书看,《类篇》作者态度慎重,说解不标新立异,自己不能解释的也不强作解释。《楝亭五种》目录:梁顾野王《玉篇》三十卷、宋陈彭年《重修广韵》、宋司马光《类篇》十五卷、宋丁度《集韵》十卷,宋丁度《礼部韵略》附《释文互注》五卷。有清康熙间刻本行世。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