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经注疑直辑本

    五卷。清程瑶田(详见《通艺录》)撰。《通艺录》的原目未成书项下有《仪礼经注疑直》之名。此本为安徽丛书本,是程氏的手稿,现仅存有八册,其中还有脱页,旧藏江夏徐恕处,吴承仕对其进行整齐缀辑,录成五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安徽丛书编印处把吴氏的辑本附在《通艺录》的后面,遂行于世。此书有校字和说义两种体例。本书以李元阳闽刻注疏为底本,并且在上方附有识语。上引有陆氏《释文》、杜氏《通典》、唐石经和张淳、李如圭、朱熹、敖继公诸本以校正其中的异文,近采顾炎武、张尔岐、沈廷芳、金曰追校本,还有当时的友好如戴震、金榜、汪肇龙、方晞原、汪中、段玉裁、刘台拱、阮元、汪竹香诸家说义来辨别其中的过失,并且自下已意,规正郑贾及先儒旧说,以陈述经注的本义。其所书的各条,间或也自署年月。有一条的末尾署癸丑四月,是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当时,程氏已经六十九岁。大概其晚年所见,颇有异同,因而只署岁月来表明其先后变迁的轨迹。然而,引书有时直录成文,不加论断,有时又同说一事而义并列前后相违。《疑直》中的说丧服各条,今错见于丧服足征记中。同时,遣词述义也颇有损益之处。根据以上诸证,我们可以推测,《疑直》一书,大概端居治礼时有发正,就随事录于简端,以作为将来论撰的张本。可见,此为平时致力之书,并非礼堂的写定本,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它命名为《疑直》的原因,则是取曲礼疑事勿质直而勿有之义。《通艺录》刊成时,程氏已七十九岁高龄。《疑直》还没有成书,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和杨大堉所补各篇就多次引用《疑直》中的成说,间或也称“程氏瑶田”、“程氏易田”。今与此书相对,有的语句义同而文句稍有增益,有的语句全部出于此书以外。可能程氏晚年整比旧业,删定成书,却来不及对其进行剞劂,等到胡氏撰新疏的时候,得到其定本而移录入《正义》。吴氏编辑此书,对于程氏校字各条,都加以省略。阮校既行后,文间危疑,都已经发正,其所依据的版本,也有出于《疑直》以外的,但为了避免繁文而不再甄录。此书有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