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经

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唐代明经、进士及弘文、崇文生结业考试皆须帖经。宋人又称其为“填帖”。其方法是将所习经书前后两边盖住,仅露出中间一行(唐玄宗天宝后改为三行),裁纸为帖,帖其三字,随时增减,要求举人填写被帖之字,十帖得四或得五、得六者为通。有时主试官有意刁难,或帖孤章绝句,或帖类似易混难句,甚至上抵其注,下只余一二字,称为倒拔。唐代进士科举人可以作诗代替帖经;宋代进士科举人可撰文一篇或赋一篇代替帖经,故称“赎帖”。熙宁四年(1071),罢明经、诸科,进士科亦罢试帖经,而改试经书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