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等级。北魏始以官分正、从九品,品内又分等谓之阶。太和十七年(493)职令,每品分上、中、下阶。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从三品以上不分阶,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阶,依考格升迁,五等爵及从五品以上者可用阶抵刑二年,亦可转让。北齐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阶。隋沿其制。唐流内九品分三十阶,叙阶之法或以封爵,或以亲戚,或以勋庸,或以资荫,或以孝秀,或以劳考,或免除而复叙,皆依法申报。北宋初文臣有散官二十九阶、寄禄官阶和选人官阶,武臣有散官三十一阶、寄禄官阶。元丰改制,罢文、武散阶,以旧文散官阶为新寄禄官阶,先为二十四阶,后增至三十七阶。政和二年(1112)武阶改易新名,为五十二阶,又定内侍官十二阶、医官十四阶。金文散官九品四十二阶,武散官正三品以下阶与文职同,为三十四阶;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而下立为十五阶,太医官自从四品而下立为十五阶,内侍自从四品以下立为十五阶,教坊亦如之。元文散官八品四十二阶,九品无散官,武散官正二品至从八品三十四阶,内侍散官正二品至从八品十四阶,司天散官从三品至从八品十四阶,太医散官从三品至从八品十五阶,教坊司散官亦如之。明文散官正一品至从九品四十二阶,武散官正一品至从六品三十阶。清有封赠,正一品至从九品十八阶。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