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畦诗集

    十卷。《残余》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因晚年隐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1675)官宝应知县。不久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此后绝迹仕途,卓然孤立,不以时势为转移。曾纵游海内名山大川,寓佛寺中诵经著述,教授生徒。叶燮一生成就主要在诗论。有《原诗》四卷,分为内外两篇。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外篇为诗歌评论,主要论工拙美恶。这是叶燮的主要贡献。其诗文创作,熔铸古今,在清初自成一家。其文一方面继承了“文以载道”说,另一方面又能因时适世,巧加变化。或直抒胸臆,顿挫激昂;或议论风发,语言雄辩;或随意挥洒,流转自如。时人称之为“文章巨手”。其中以《留侯论》、《范增论》、《诸葛孔明论》诸篇较著名。其诗宗韩杜,气象高浑,造语成熟老练,颇见境界。其著作除《原诗》外,还有《诗集残余》一卷、《己畦文集》二十二卷、《汪文摘谬》一卷、《江南星野辩》一卷。此集张玉书序,称“其诗铺陈排比,顿挫激昂,类少陵;诘屈离奇,陈言刊落,类昌黎;吐纳动盈,浑涵光茫,类眉山。洵燮诗之定评。至其性伉直,知宝应县,卓著循声。其时县苦兵差,作诗讽喻。其残余稿中诸作,犹可想见其爱民之心,是固足以传。何况其主持东南坛坫几三十年,门下弟子如沈德潜,文章沆瀣,流风所被,逾百年而不衰。燮与士祯虽异趣,而士祯固未尝不引为同调。要其著作,意必钩元,语必独造,宁不谐俗,不肯随俗,于诸名家中,能拔戟自成一家者。康熙二十三年(1684)曾有刊本,岁久残失。至乾隆十六年(1751),其曾孙昭九,玄孙叔暮,访求原本,重为补刻,即此本。当时本与文集合刊,有乾隆十六年(1751)二弃草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