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史

    三卷。北宋王得臣(1036-1116)撰。王得臣字彦辅,自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初受学于郑獬,又受学于胡瑗。嘉祐四年(1059)进士及第。历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知唐州、军器少监、司农少卿等。得臣学问博洽,摭拾朝廷掌故、耆旧遗文等,详加考据,编辑成书,以“取出夫实录,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虽小道必有可观”(《麈史》序)之意,取书名为《麈史》。书前有政和乙未(1115)自序,称“时年八十”,“追为之序”。书中曾称“予在大农,忽得目疾,乞宫观,已而挂冠,年六十二。”以政和乙未逆推至六十二岁时,为绍圣四年(1097)。此书当作于绍圣四年以后。是书分类记事,共分睿谟、国政、朝制、官制、国用、任人、礼仪、音乐、台议、忠谠、惠政、利疚、贤德、志气、度量、知人、不遇、治家、场屋、神授、体分、学术、经义、诗话、论文、碑碣、书画、辨误、明义、姓氏、古器、风俗、奇异、盛事、戒杀、鉴戒、真伪、谗谤、占验、语谶、博弈、谐谑、杂志、乖谬等四十四门,记述二百八十四事。其中自朝廷至州里,凡掌故、遗闻,有可训、可法、可鉴、可戒者,无所不载,参稽经典,辨别异同。其中,于当时制度及考究古迹尤为精核,足资参证。“非他家说部惟载琐事者比”(《四库全书总目》)。如论唐刘存误以“交交黄鸟止于棘”为七言,不知为挚虞文章流别论之说;论王羲之《兰亭集》,不知“天朗气清”本张衡《南都赋》、“丝竹管弦”本汉书张禹传等。书中偶有未见完本或舛误之处,如论潘岳《闲居赋》,谓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李善,以周文、房陵为未详,因引王嘉《拾遗记》、《述异记》补之。不知善注于此二条引《广志》注周文弱枝,引《荆州记》注房陵、朱仲,疏解分明,颇为可取。但王得臣所见为不全之本,其所补注亦不知《拾遗记》所云北极下之岐峰断非岐山。论王羲之书不讲偏旁、引韩愈《石鼓歌》为证,不知小篆、隶书各为一体,其偏旁或同或不同,不能以彼律此。书中虽小有舛误,然不影响大局。大体说来,该书不失为一部考据精核之作,足资治史、研经、探讨社会风俗文化者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湖北先正遗书》、《宋人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俞宗宪点校本,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