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铅余录

    十七卷。续录 十二卷。摘录 十三卷。总录 二十七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充经筵讲官。其父杨廷和时为内阁首辅,因“议大礼”忤世宗意,乃乞休去。杨慎执前议力谏,两受廷杖,被谪戍云南永昌。在那里,杨慎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直到死。杨慎天才高逸,学识渊博,于书无所不览,好学穷理,老而弥笃。其记诵之博,著作之富,为明代第一。论理学极诋陆九渊、王守仁,论经学极诋郑玄,诗文亦有复古倾向。杨慎平生著述达二百余种,主要有《升庵集》、《外集》、《遗集》、《檀弓丛训》、《檀弓批点》、《哲匠金桴》、《均藻》、《谢华启秀》、《谭苑醍醐》、《秇林伐山》、《俗言》、《古音骈字》、《古音复字》、《古音猎要》、《古音略例》、《异鱼图赞》、《玉名诂》、《石鼓文音释》、《金石古文》、《名画神品目》、《法帖神品目》、《书品》、《墨池琐录》、《风雅逸篇》、《古文韵语》、《世说旧注》等。《丹铅录》为其主要代表作之一。凡是杨慎考证诸书异同的著作,前面都冠以“丹铅”二字,因“古之罪人,以丹书其籍,魏志缘坐配没为工乐杂户者,用赤纸为籍,其卷以铝为轴。”杨慎因得罪被流放,“名在尺籍”,故以“丹铅”二字以寄意。凡《余录》十七卷,《续录》十二卷,《闰录》九卷,杨慎又自为删削,又名为《摘录》者十三卷。首刻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后其弟子梁佐又删同校异,分类合辑,定为二十八类,名曰《总录》,刻之于上杭。考证取材丰富,且时有新见解。但因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因此难免芜杂,又因杨慎务奇好胜,甚至伪撰古书,以助论证。至万历年间,四川巡抚张士佩重刊杨慎集,将诸录及《谭苑醍醐》等书删并为四十一卷,附于集后,今亦与《总录》并行。此本只有余录、续录、摘录,而缺闰录,但因附有梁佐之《总录》,《闰录》亦在其中,四本相辅而行,以总录补三录之遗,正总录之误,仍然是杨慎之完书也。但因杨慎取名太急,“稍成卷帙,即付枣梨,饾为编,只成杂学”,故王世贞评价他“工于证经而疏于解经;详于稗史而忽于正史;详于诗事而略于诗旨;求之宇宙之外而失之耳目之内”。时人陈耀文、胡应麟也对杨慎之作很不以为然,陈耀文特作《正杨》一书,纠正杨慎之讹误。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内的“丹铅新录”和“艺林伐山”两部分,亦为专驳杨慎的引证和论辨而作。有《四库全书》本,《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丹铅续录》收入《宝颜堂秘笈》中,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有《丹铅杂录》,收入清乾隆年间李调元辑刊的《函海》中,亦有《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丹铅余录》有《函海》本、嘉靖丁未刊本、万历中张士佩刊本、别本、《函海》本、《宝颜堂秘笈》本、钞余录本。《丹铅总录》有明万历刊本、嘉靖梁佐单刊总录本等。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