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tǔ dì gé mìng zhàn zhēng

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十年内战”。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1927年4月、7月,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举行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领导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起义。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到井冈山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扩大了根据地。其他起义武装也逐步转向农村,建立红军,开展游击战争。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央苏区等十余个苏区,建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第一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在此期间,其他苏区的红军也取得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而蒋介石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接连发动对苏区的第四、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粉碎第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中,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倾错误战略指导下,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反“围剿”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倾错误领导者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使红军继续遭受损失。其他多数苏区的红军,也遭到严重损失,先后进行长征。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王明”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继而又粉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第一方面军和第二、四方面军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2月9日爆发北平(今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形成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形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共中央决定将第一、二、四方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


扫描版:「土地革命战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19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