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

①即今江苏宿迁市至淮阴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遥两堤之间。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桃源县(今泗阳县),至清河县(今淮阴市西南废黄河北岸)西仲家庄建石闸与黄河相通为运口。三十八、九年总河于成龙弃中河桃源县以下半段,以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堤,称新中河。后又因新中河三义坝(今泗阳县东南)以北河身浅狭,改用旧中河,与新中河合为一河。重加修筑,运道称便。

②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之中河。《清史稿·地理志》 东乡县:“前、中、后三江为通川江上流, 自太平入,至城东合流入达县。”源出城口县西庙坝镇,西南流入宣汉县,于普光场西与后河合流,西南流于县城东与前河合,始称州河。


古水名。今江苏省宿迁市至淮安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遥两堤之间。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桃源县(今泗阳县),至清河县(今淮安市西北废黄河北岸)西仲家庄建石闸与黄河相通为运口。又自仲家闸分中河东流经安东县(今涟水县),转东北由潮河入海,名下中河;用以分泄黄水,因兼盐运之利,故又名盐河。二十七年正月竣工。自后南来粮船北上,出南运口后,行黄河数里,即入中河,直达张庄运口,避开了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三十八年和三十九年总河于成龙弃中河桃源县以下半段,以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堤,称新中河。后又因新中河三义坝(今泗阳县东南)以北河身浅狭,改用旧中河,与新中河合为一河。重加修浚,运道称便。


【检索中河】 古籍全文检索:中河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