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吐喇千佛洞

在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五十里库木吐喇村北、渭干河出山口处的东岸。维吾尔语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或以附近有一烽火台遗址,故名。为古龟兹国及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重要佛教遗迹。最早的洞窟可能开凿于东汉。现存一百十二窟,其中保存有壁画和古龟兹文字刻壁者约四十余窟。窟内塑像全毁,只有三十一窟的壁画保存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代的作品,壁画内容以经变故事为主。有的壁画间有汉文和回鹘文榜题,属晚唐艺术。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库木土拉石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西南约30千米处。凿建于渭干河出山口的东岸,俗称丁谷山,为南北朝高昌回鹘时遗迹。均依岩凿洞,密若蜂房。现存112窟,其中保存有壁画和古龟兹文字刻壁者约40余窟。窟内塑像全毁,只有31窟的壁画尚保存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代的作品。位于干沟迤北最后5个佛洞有甬道相通,连成一片,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中所述:“丁谷山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许。就壁凿佛像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其中一窟,四壁刻有汉文及民族古文字。又刻有回文刻辞,字迹模糊,可见“法轮常转”等字,或即为清代所传汉楷轮回经。据考证,最早的洞窟可能开凿于公元3世纪。早期洞窟壁画属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壁画内容以经变故事为主。有的壁画间有汉文和回鹘文榜题,属晚唐艺术。洞窟风格与敦煌莫高窟颇相类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检索库木吐喇千佛洞】 古籍全文检索:库木吐喇千佛洞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