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

宋太宗末年分境内为十五路。至真宗时又分西川、峡路(即峡西)为益州(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江南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共为十八路。经仁宗、英宗至神宗初年不变,为北宋一代维持最久的路制。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即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淮南、两浙、江南、荆湖南、荆湖北、西川、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峡路。至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益州、利州两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两路,成为十七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为江南东、江南西两路,共为十八路。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增设京畿路,又为十九路,至和二年(1055年)罢,仍复为十八路。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经英宗至神宗熙宁初年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屡有分并增省,于元丰元年至三年、五年至七年,曾复行此制。是北宋一代维持最久的路制。


【检索十八路】 古籍全文检索:十八路
内容推荐